打印

乡土史学家──邱文选

乡土史学家──邱文选

乡土史学家──邱文选

贾玎玎  郑少婕

人民网山西视窗 2009-4-14




                                          

    他是当今世界少数将晋国古都研究得如此透彻的乡土史学家,89岁高龄的邱文选先生与我们分享晋国古都历史文化,回首研究晋国古都的那段历经沧桑的往事。

    晋国古都下的"牧羊人"

    古晋都遗址在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东里许,因系古晋国都城遗址,故历称"晋城址",又称赵康古城。现经地下挖掘,发现地表三四尺下,即古代宫城建筑遗基,规模宏大,形式雄伟,绝非一般城郭所可以比拟。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来这里驻足,当人们为这座古都所感叹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古城与一位老人有深刻的渊源。

    1921年,邱文选出生在美丽的九原山下襄汾县阜平村,在他出生的地方,有一座气势磅礴的古城废墟。小时候,他常听老人们讲,这里住过皇帝。很多时候,他的耳边总会想起老人们讲述的那段灰飞湮灭的故事。儿童时代上学路过此地,他也曾多次抚摸过那古老的城墙,仰望那里矗立的巨大石碑。虽然上面的字并不全都认得,但一向好强的邱文选下定决心,要把那段历史读懂。

    当时的邱文选正值青春年华,精力充沛,好学上进。那段青葱岁月让他至今难忘。他可以沉浸在书海,也可以漫步在古老的城墙边,与这段古城亲密接触。正当他刚刚扣开晋都古城历史的大门时,历史却愚弄了他。

    1957年,邱文选及妻子均被错划为"右派",第二年,邱文选锒铛入狱。1960年,他被提前遣返回原籍--那个他出生的小村庄。"那个时候,实在是无颜面对父老乡亲。"可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并没有因此而拒绝这个在外面受到委屈的游子。乡亲们为此召开大会,集体决定让这个瘦弱而又干不了农活的游子去放羊。从此,在这座九原山下,多了一个牧羊人。

    九里十八丈?九里十八丈!

    那时的邱文选手持牧羊鞭,每天赶着羊群,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这片美丽的故土。一年又一年,他看尽花开花落,在这样貌似平静的生活下却深藏着一个难以诉说的心愿。每当他看到那斑驳的晋国古城墙,触摸着那段断壁残骸,这种对历史尤其是对晋国古都史的探究一直让他内心悸动。

    每次,他都情不自禁的将羊赶到六七里外的晋城址上。羊在啃食青草,他的思绪则回到那个遥远的春秋时代。

    为考察这一历史遗迹,邱文选曾多次临现场,访问当地先辈,他风餐露宿,拿着绳子,一步一步测量旧城遗址,看是否与史记所记相符,于是,他就围着古城走走停停用脚步丈量着古城的身躯。

    九里十八丈?这个数字让他的心里为之一颤。

    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当地传说古城九里十八丈,如今在自己的大致丈量下,这一数字恰恰印证了古老的传说。于是他一遍一遍查阅手头仅有的资料,终于在《左传》中查到一段记载:"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先王的制度规定,卿大夫最大的封邑,不能超过侯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封邑只是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就只有九分之一。春秋时期有标准的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即奴隶制王国的首都;第二级为"诸侯城",即诸侯封国的国都;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这三级城邑的建制既是一个统一整体,又层次分明。

    周王城规定(洛阳)方圆九里.宋国国都是方圆七里.晋国,齐国鲁国,秦国等侯伯级别诸侯国的国都是方圆五里.楚国,吴国,越国等子男等侯伯级别诸侯国的国都是方圆三里.诸侯之城方五里,眼前的这座古城如果是周长二十里,便是当年的诸侯之城。这不正印证了古城确为晋国古都遗址所在么?

    这一重大发现,让他顿时兴奋起来。他又一遍又一遍的丈量,随后把这一发现告诉自己幼年的老师,同他再次丈量。终于,在多次精确的测量后,准确的数字出来了,同先前的数字大致吻合。这让他们都沉浸在发现的享受中,而此时已是大雪漫天飞舞,二人的身上也布满雪花。

    回到家后,他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将全身心都投入到晋国史的研究当中。在一遍又一遍研究史料后,他证实了晋国古都在襄汾,心中的满足和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在接触了这段历史后,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如此,他总感到自己与这段历史隔着一道看不清的沟壑,那是"史是史,我是我的障碍",因此他的内心仍然充满纠葛。有些东西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她是我的第一个读者"

    2002年《史坛耕耘集》出版,这本书收录了邱老自从事晋国历史文化研究以来关于史学、文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考证著作。这本书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朝代,一个公国、侯国的人文史实记载,也是人类某一群体涉世历史的步履脚印。它和历史文化艺术积累共同载负着存真存实与存美存善的双面历史鉴证。作为失落了的古晋国史研究,尤为重要。书中的选题与学术成果,不仅对我国古史与古文化史的研究具有某种开拓性意义,而书中提供的新史料、新成果,对我国文献学、史籍学也增添了新的学术积累。

    而这本书的背后,有着另一个人的辛苦付出。她,就是邱老的结发妻子---孟文慧。

    当年,他们的相识是因为一部戏剧,虽没有太多的不期而遇,没有罗曼蒂克的爱情史,却充满了真诚与鼓励。他们既是事业上的战友,又是生活上伴侣。尽管在文革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他们也以令人敬佩的精神走过那段岁月。

    那个时候,孟文慧风里来雨里去,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去,为了不分老伴的心,让他专心研究历史,她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活。养兔、喂鸡、锄田,收谷……除了做这些事情,她还帮助老伴整理资料。

    "每当查阅史料,碰到那些生涩难懂的字时,她总帮助我查字典。每次写好的文稿我都交给她,请她批评指正。所以说,她是我的第一个读者,第一个批评者、第一个见证者。"邱文选说到这的时候,总会神情地望着老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知识分子迎来自己的春天,夫妻二人又回到了梦寐以求的讲台,他们以往我的精神为教育事业再创业绩。当邱老在事业和史学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时,他总会握着老伴的手,将这份荣誉与老伴分享。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一对古稀老人就这样携手相伴、相濡以沫走过半个世纪。

    历经世事沧桑,岁月洗礼,如今,89岁高龄的的邱老仍潜心研究晋国古都。他说,襄汾,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古代的政治学术资源,还有丰富的军事、文化、教育资源。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出历史文化光辉的一面,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采访虽然结束了,但是邱老的研究还将继续,继续着对古晋国历史的追问。

    附:

    邱文选   中教高级。笔名汉漩。1921年7月生,山西省襄汾县人。民盟盟员。1953年毕业于太原教师进修学院。曾任太原市五一路学校历史地理教师,襄汾县赵曲中学高中历史语文教师。曾被评为太原市历史教学模范教师,编写出版少儿读物《黄河的故事》等,撰写《楚辞研究》一部。1980年离休后,曾任民盟襄汾县支部委员会一、二、三届主委、民盟山西省委六、七届委员,民盟全国"六大"代表,襄汾县政协五、六、七、八、九届委员常委,1985年受聘为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兼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第二届国际晋商研究会理事、《交流时报》专栏作家,香港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多年来撰写史学论文560余篇,约570多万字。分别在全国50多家报刊专书发表,有39篇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社、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向海外发表广播。其中《古晋国七都六迁始末》获山西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古晋都故绛城》由美国纽约《中国时报》以专稿用中、英文发表,《蒲剧之祖郑光祖》由香港《明报》转载,《我国古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一丁村文化遗址介绍》、《我国考古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陶寺龙山文化介绍》、《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三大发现之一竹书纪年》等由台湾《山西文献》刊载。《晋商探源》、《从启以夏政,疆以戍索看周初唐国社会》为《历史研究新视野》、《中国跨世纪战略文献》大型丛书全文转载,《论晋商和晋商文化》、《晋空桐地震震中考》曾参加全国性四次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晋乘源流考》曾入选《世界学术文库》著有《晋国史研究论文集》、《史海漫步》、《旅游诗文钞》、《襄汾揽胜》、《鼓励与鞭策》等并提出有值的建议提案73件。曾获省和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金质奖章,并获省文史馆授予"晋国史专家"称号。其传略被收入《世界名人录》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