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内蒙古神话三娘子

内蒙古神话三娘子

三娘子
    大约在400多年前的明朝,三娘子出生在鄂尔多斯高原的乌审旗,是蒙古族人,原名也儿克图哈屯,三娘子是她的号。当时,土默特地区有一个久负盛名的蒙古族首领叫阿拉坦汗,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元朝灭亡以后,内蒙古地区又回到了蒙古贵族之间互相厮杀争夺地盘的状态。阿拉坦汗以其卓越的才干统一了这部分地区,并积极寻求与明朝廷“通贡”和“互市”,但一直未得到明朝廷的应允,为此阿拉坦汗曾带兵围困北京三天,欲以战求和,但无功而返,与朝廷始终处于敌对状态。公元1570年,年轻美丽的三娘子同比她大数十岁的阿拉坦汗成婚,由于三娘子聪明貌美,能歌善舞,尤善骑射,很快赢得了阿拉坦汗的爱慕和敬重。阿拉坦汗遇事总要同三娘子商议,三娘子成为她最好的贤内助。阿拉坦汗最后能和明朝议和,停止了连续多年的战乱,就是因为采纳了三娘子的意见。后来阿拉坦汗年迈,又一心祟尚喇嘛教,对于管辖东起今内蒙古地区,西至甘肃、青海一带广大地区的部众和一年一度的“通贡”“互市”贸易已力所不能及,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三娘子来处理,天长日久之后,三娘子在部落中获得了很高的威信。所以,在阿拉坦汗促进蒙汉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几十年这一不朽功绩中,起码应该有一半是属于三娘子的。  
  以前,在我们内蒙古草原上几乎没有定居的城市,阿拉坦汗在土默川上也只建有一些小城堡,称为“板升”,他自己所在的王府只是一个大“板升”。同明朝恢复正常关系后,由于蒙汉人民的共同努力,土默川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公元1581年,三娘子决心改变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就建议阿拉坦汗兴建一座规模更大的城。这一计划得到了明朝同意后,三娘子亲自审议实施方案,调遣蒙汉民工,终于在草原上建起了第一座城市,蒙语名为“库库和屯”,意思是青色的城(现在呼和浩特旧城区)。明朝赐汉名“归化”,意思是令少数民族归顺、化一,服从明朝廷的统治。考古专家对现有的遗址进行考察,初步考证这座城原为正方形,仅有南北两个门,由于城内的明朝建筑在清代战火中被焚毁,原有的布局已无法推断。  
  公元1582年,阿拉坦汗病逝,明朝皇帝赐予隆重祭礼,三娘子和阿拉坦汗的长子黄台吉(阿拉坦汗前妻所生)也上书朝廷作为答谢。第二年,黄台吉承袭顺义王,并按照父亲死后应以继母为妻的古俗,要求三娘子嫁给他。黄台吉作恶倡乱,反对蒙汉友好,三娘子同他一直意见不合,说什么也不愿意嫁给他。一气之下,她竞离开了归化城率众而去,这一举动不仅使黄台吉难堪,而且也使他失去了广大部众的拥护,土默特部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当时的明朝总督郑洛意识到这一点,就立即派人去劝说三娘子,晓以大义,希望她能够理解。三娘子历来尊重明朝意见,即以大局为重,终于成为第二代顺义王的夫人,嫁给黄台吉。没过几年,黄台吉逝世了,各部首领又暴露出内乱的迹象,在郑洛的斡旋下,三娘子又成为第三代顺义王扯力克(黄台吉前妻的儿子)的夫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