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讨论】安顺地戏败诉 表演者戏装出庭

【讨论】安顺地戏败诉 表演者戏装出庭

安顺地戏演员戏装出庭 称张艺谋瞎搞(图)

中新网 2011年09月14日 15:50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杨昌平)上午9时30分,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戏演员詹某穿着厚厚的戏装,走进北京市一中院。他作为安顺市文化局起诉张艺谋等3被告的证人,出庭指称张艺谋在电影里把安顺地戏称作云南面具戏是瞎搞。

  “我这套戏装很厚,夏天穿在身上特别热。”詹某用手抹了把脸上的汗珠,而他才穿上这身衣服不到10分钟。据詹某介绍,张艺谋在云南丽江拍摄《千里走单骑》时,其剧组成员以“去云南参加一个活动”为由,邀请詹某等安顺市詹家屯的8位地戏演员去丽江表演。到了丽江后,詹某等人表演了“安顺地戏”传统剧目中的《战潼关》和《千里走单骑》。这些表演被剪辑到《千里走单骑》影片中,但该影片却称之为“云南面具戏”。

  安顺市文化局表示,影片所宣传的“云南面具戏”实际上是“安顺地戏”,“安顺地戏”已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艺谋等人没有在任何场合为影片中“面具戏”的真实身份正名,以致观众以为面具戏起源地、传承地就在云南,导致法律混乱,这种行为侵犯了“安顺地戏”的署名权,而且使得观众被误导,前往云南寻找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安顺市文化局还提交了日本摄影艺术家拍摄的专题片,证明受影片影响,该摄影家前往丽江寻找面具戏,结果辗转找到了安顺,说明影片已经造成了误导的实际后果。

  一审法院以《千里走单骑》的剧情为虚构,并非新闻纪录片为由,驳回了安顺市文化体育局的起诉。不过,一审法院在判决中提醒张艺谋,应当增强对《著作权法》和新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学习。

  安顺市文化局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一中院今天开庭审理了此案。常鸣 摄

TOP

这事怎么还没消停?都过去五年了吧。
在东京大学认识一位法国巴黎大学的博士生,博士论文就是张艺谋《千里走单骑》电影与安顺地戏遗产的再生产、再诠释。
这个女孩从2002年就开始在安顺做人类学调查,本来只是想写安顺地戏的社区传统文化。张导演的电影诠释以及电影给地方的各种影响,把她的论文推向前所未有的复杂维度。
能碰上这样丰富内涵的个案,真是田野工作者的好福气。

TOP

回复 2# 的帖子

官司是今年的事,不过这场官司实在难解难分。。。整好今年非遗法颁布,这个案子很具有成为今后文化遗产类侵权案前车之鉴的意义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这种事情该怎么说呢?我个人觉得,既然有了“非遗法”,而且这也是一个非遗,我们应当按照非遗法办事。尽管影视剧是虚构的,但是在拍摄时不经当时人的同意就将演出剪辑,这明显是侵权的行为,而如这篇报道所说“据詹某介绍,张艺谋在云南丽江拍摄《千里走单骑》时,其剧组成员以‘去云南参加一个活动’为由,邀请詹某等安顺市詹家屯的8位地戏演员去丽江表演。”那这显然是欺骗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管辖!

TOP

安顺地戏败诉 表演者“全副武装”出庭(图)

中新网 2011年09月14日 18:23 来源:法制晚报

     

  “安顺地戏是文化遗产、是600年来安顺的思想表达,应该受到法律保护!”在法庭上,安顺文化体育局代理人的声音有些颤抖。

  今天上午,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千里走单骑》被诉侵权案在一中院终审宣判,法院认为安顺地戏是剧种,不是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法院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原判。

  今日现场

  地戏表演者“全副武装”出庭

  9点40分,詹先生的出现引起法庭内闪光灯亮成一片,他身穿红绿绸缎戏服,上面绣着彩色图案,背后插着四面鲜艳的靠旗。詹先生说,他是安顺地戏的演员,曾经被《千里走单骑》剧组聘请作为电影的表演者。

  “全副武装”的詹先生刚落座,额头就已经渗出了汗珠,此时法庭的温度计显示为26摄氏度。他说,进入法庭前才穿上戏服,今天他要作为证人出庭。整个庭审中,詹先生都脊背挺直地坐在法庭第一排。

  9点50分,法庭内架设的两台大屏幕开始“工作”:安顺地戏的苍凉唱腔配合画外音的解说,对安顺地戏的历史进行了大概的介绍,影片最后指出,安顺地戏作为民族的传统文化,却被在电影中一笔抹杀了。

  庭审中,双方的辩论焦点围绕在安顺地戏是否属于作品,是不是应该受到著作权保护的焦点上,安顺文化体育局认为,安顺地戏是非遗作品,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电影方的代理人则认为,如同京剧一样,安顺地方戏只是剧种的一种,作为剧种,不应该享有署名权。

  庭外连线

  游客慕名而来 观看屯堡村寨地戏

  安顺地戏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今天上午记者致电安顺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以安顺为中心的屯堡文化圈的屯堡村寨里,稍大一点的寨子都有地戏,有的村寨甚至表演者多达四五堂,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观看。”工作人员口中的“堂”,指的便是地戏表演队。

  虽然地戏比较古老,但如今在安顺的许多村寨仍保留着这种戏剧,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逢年过节时,地戏演员就会特别的忙。

  “我们小时候都看过地戏,这种戏俗称‘跳神’,小孩们挺爱看。”这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屯堡地戏,目前还没有正规学校去教,仍是靠师傅带徒弟一代一代往下传,政府对地戏也非常重视,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地戏大赛”,尽量保护好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

  诉讼历程

  安顺地戏被张冠李戴 要求正名

  贵州省安顺市文化体育局一审起诉称,电影《千里走单骑》在拍摄时,安顺市詹家屯的八位地戏演员应被告的邀请前往丽江,表演了“安顺地戏”传统剧目中的《战潼关》和《千里走单骑》。这些表演被剪辑到《千里走单骑》影片中。

  但是影片却称之为“云南面具戏”。被告将特殊地域性、表现唯一性的安顺地戏误导成云南面具戏,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权。而且使得观众被误导,前往云南寻找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原告的诉讼请求一是请法院判令被告在《法制日报》刊登声明,就侵犯“安顺地戏”署名权消除影响;二是判令被告以任何方式再使用影片《千里走单骑》时,应当注明“片中的云南面具戏实际上是安顺地戏”。

  经过1年零4个月诉讼 一审败诉

  2011年5月24日,经过1年零4个月的诉讼,此案在西城法院一审宣判。

  法院认为涉案影片《千里走单骑》使用“安顺地戏”进行一定程度创作虚构,并不违反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安顺市文化体育局的诉讼请求应予驳回。

    文/记者 王巍 李奎

   摄/通讯员  常鸣

TOP

“安顺地戏”告张艺谋侵权败诉 将再提起申诉

中国新闻网 2011年09月15日 08:33 来源:新京报



昨日,安顺地戏演员詹学彦进入法庭前穿上戏服。

  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记者张媛)昨日上午,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戏演员詹学彦穿着厚厚的彩色戏服,走进北京市一中院,出庭指证张艺谋在电影里把“安顺地戏”称作“云南面具戏”,侵犯了“安顺地戏”这一民间艺术作品的署名权。昨日一中院二审驳回原告诉求。

  安顺地方戏被称云南戏

  今年5月24日,西城法院曾就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认为电影中使用“安顺地戏”进行一定程度创作虚构,并不违反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因此驳回文体局的诉讼请求,后者随后提出上诉。

  昨日上午,一中院公开对此进行二审。在27℃的法庭内,身穿多层彩色绸缎戏服、蒙着黑纱的旁听者詹学彦最惹人注目,他是安顺地戏的演员,曾经被《千里走单骑》剧组聘请作为电影的表演者。

  据安顺文体局称,安顺市詹家屯共有8位地戏演员应邀前往丽江,表演了“安顺地戏”传统剧目中的《战潼关》和《千里走单骑》,并被剪辑到影片中,但影片却称此为“云南面具戏”。

  误导游客“面具戏”起源云南

  安顺市文体局表示,影片所宣传的“云南面具戏”实际上是“安顺地戏”,“安顺地戏”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艺谋等人没有在任何场合为影片中“面具戏”的真实身份正名,以致观众以为“面具戏”起源地、传承地就在云南。这种行为侵犯了“安顺地戏”的署名权。安顺市文体局还提交了日本摄影艺术家拍摄的专题片,证明受影片影响,该摄影家前往丽江寻找面具戏,结果辗转找到了安顺,说明影片已经造成了误导的实际后果。

  地戏并非作品难用著作权保护

  上午11时20分许,经合议庭成员评议,审判长宣布安顺地戏不构成作品,故难以得到著作权法保护,因此维持一审判决。

  “就像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抱走了,还被别人取了名字。”安顺文体局局长邹正明说,二审败诉后他们将提起申诉。

TOP

这老谋子伤不起了呀。。
我们的法律健全还是有一个过程,怎么地方戏就不能保护了呢。

TOP

如果没有张艺谋的这部电影呢?是不是有些借机炒作之嫌?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回复 8# 的帖子

丽江人出来说话了哈~~   WX

炒作是媒体干的,当然可能当地文化局有这个考虑,即使官司打不赢,也会引起社会关注。但是我觉得他们出发点还是想挣回点自己的合法权利~~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瑶族小妹 于 2011-9-16 14:02 发表
这老谋子伤不起了呀。。
我们的法律健全还是有一个过程,怎么地方戏就不能保护了呢。
支持!

TOP

官司输了,但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安顺也是赢家。这从出场者全身戏装就可看出这出戏也是精心策划安排了的。知名度也是生产力。
挣回应有权利天经地义,只是这样的方式有些让人心酸。早些干啥去了,相关部门保护、传承了什么?或者说,有这样的动机,不如主动邀请名家制作一部大戏或安顺印象啥的也可以呵。
非遗是个复杂工程,政府、民间、文化人都要合作协调,让源于民间的文化遗产还于民间,长于民间,而非只是为了政府或商人的政绩、金钱谋利。
不敢说通过这样一出官司戏,安顺的傩戏就可以安放于民间,顺利地传承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虽为丽江人,《千里走单骑》主体场景也是在丽江拍,但绝无借此长脸,或者借安顺傩戏来锦上添花的虚美心理。当时在丽江搞首映式,还搞了个座谈会,会间本地人提出看不懂,有些做作煽情,丽江元素与剧情结合得不是很好,尤其是傩戏的穿插,觉得不伦不类,有文化隔阂。因为丽江有滇戏、白沙细乐、洞经音乐、东巴乐舞,为什么用了傩戏,当时还是有争议的。另外,丽江也用不着借老谋子的一部电影来撑面子。反过来,老谋子看中了丽江的知名度与商机,电影拍完后在雪山脚下搞了个印象雪山,每年收入接近上亿了。后面还要策划在丽江古城边搞个印象古城,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容不得他乱来,引起了本地人的反感,本地一些文化人与民众联名抗议,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还是有些意犹未尽,就从上两段引出了下文。感谢楼主呵!
从安顺地方戏打官司谈起
这几天网上讨论一件事:安顺市文化局起诉张艺谋在电影《千里走单骑》里把安顺地戏称作云南面具戏是瞎搞。在一审中法院驳回了安顺政府的起诉。
有的人认为通过张艺谋的这部电影让丽江长脸了,甚至暗地里偷着乐,毕竟得了便宜,把安顺地方的傩戏这样一个金宝贝贴到自己脸上了,丽江已经够有名了,还要再往上贴金,似乎有点像马太效益的味道,让有名的更有名,无名更默默无闻。安顺人沉不住气了,3年后把张艺谋大导演告进了法院。当然,这不只是讨个说法那般简单,背后有着地方利益的考量。
官司输了,但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安顺也是赢家。这从出场者全身戏装就可看出这出戏也是精心策划安排了的。知名度也是生产力。
挣回应有权利天经地义,只是这样的方式有些让人心酸。早些干啥去了,相关部门保护、传承了什么?或者说,有这样的动机,不如主动邀请名家制作一部大戏或安顺印象啥的也可以呵。
   通过这样一出官司戏,安顺的傩戏就可以安放于民间,顺利地传承了。毕竟保护文化遗产不是靠这么一回官司就可起死回生,非遗是个复杂工程,它除了需要资金、政策、法律等硬指标外,也需要一个学者群体多年不懈的深入研究,需要地方民众的文化自觉,需要政府、企业、民间、文化人之间的合作协调,让源于民间的文化遗产还于民间,长于民间,而非只是为了政府或商人的政绩、金钱谋利。
虽为丽江人,《千里走单骑》主体场景也是在丽江拍,但丽江人绝无借此长脸,或者借安顺傩戏来锦上添花的虚美心理。当时在丽江搞首映式,还搞了个座谈会,会间本地人提出看不懂,有些做作煽情,丽江元素与剧情结合得不是很好,尤其是傩戏的穿插,觉得不伦不类,有文化隔阂。因为丽江有滇戏、白沙细乐、洞经音乐、东巴乐舞,为什么用了傩戏,当时还是有争议的。另外,丽江也用不着借老谋子的一部电影来撑面子。反过来,老谋子看中了丽江的知名度与商机,电影拍完后在雪山脚下搞了个印象雪山,每年收入接近上亿了。后面还要策划在丽江古城边搞个印象古城,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容不得他乱来,尤其是本地一些文化人与民众联名抗议,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丽江也好,安顺也罢,靠名人出名,靠炒作走红,或许可以逞一时之能,也可能一炮打红,关键是一时之后,一炮之后还能这样红吗?好多事情只能靠自己内功。从丽江而言,玉龙雪山、金沙江、泸沽湖、老君山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也只是奠定了丽江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但真正让丽江走向世界的并不只是上述这些人文自然,更关键的是近百年以来,国内外有一大批学者筚路蓝褛地研究丽江文化、纳西东巴文化,乃至形成了民族学分支学科——纳西学,现今在丽江从幼儿园到大专都开设有相关地方母语课、东巴文化、地方文化课程,在本科、硕士、博士都开设了东巴文化专业学位点,为纳西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与学术保障,这才是丽江能够持续走红的内在奥秘。
林超民教授认为:19世纪末开始的纳西历史文化研究,在不长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性的重要学科。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纳西历史文化研究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至今仍在持续升温。1997年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根本原因在于丽江古城的灵魂——纳西族历史文化被世界学术界公认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光彩照人的奇葩。”
宋光淑教授主编的《纳西东巴文化研究总览》中认为:“一个仅有3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却拥有近千人的研究者,且学科内容之广泛、研究者国籍(族别)之丰富,在中国各个民族乃至世界民族研究领域中也实属罕见。”
纳西学对促进丽江的发展、进步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甘雪春博士《走向世界的纳西文化——20世纪纳西文化述评》一文如是说:“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和纳西文化的研究出现了良性互动。丽江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宣传和努力下逐步树立起了丽江及纳西族良好的国际形象,丽江也因此成为旅游胜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方国瑜、洛克这类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著述,起到了普通广告远不及的宣传作用。如今国内外学者及游客纷至沓来,与这些学者对纳西象形文字、东巴教及永宁摩梭人特殊母系社会形态的研究紧密相关。……我们在赞叹纳西族祖先为后辈留下这么多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不禁要再次感谢那些为使这些遗产得到世界认可所做出贡献的学者们,他们对纳西文化的研究及其传扬,让世界认识了纳西族,也接纳了丽江。”
遗憾的是,在这场官司中,我们听到的更多是安顺地方当局官员的声音,没有听到学者的声音。一项文化遗产背后,不能只是充斥着官腔与与铜臭味,如果遗产被这些腔调与味道所包围、挟持,更多的意味着遗产的呻吟与消亡;如果多些学者的声音,民众的良知,这项遗产可能得以存活或者善终。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昨晚碰巧在新闻中看到,法院判案依据的是《著作权法》,说跟京剧一样,安顺地戏也属于一个剧种,而剧种本身不属于著作,因而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而安顺地戏正是《非遗法》应该保护的对象,也就是说应该在著作权和邻接权之外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一直在做的立法努力。
因为版权制度和邻接权制度并不适合保护“民间文学艺术表达形式”这一特定知识成果,就促使教科文组织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更新共识,分工协作,以建立切实可行的立法保护模式,各自发挥自己作为政府间组织的潜能:一方面由UNESCO在国际社会推行全面的、系统的保护措施,如《非遗公约》;另一方面由WIPO采取特别立法来建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特定权利体系(IP-relatedsuigeneris),目前相关的立法实践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8月1日《贵州省安顺屯堡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始施行,既有国家大法,又有地方法规,安顺地戏照样败诉(可能不应该从“署名权”上入手),只能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在中国依然长路迢遥。。。
Silver

TOP

引用:
原帖由 爪哇堂 于 2011-9-14 20:23 发表
这事怎么还没消停?都过去五年了吧。
在东京大学认识一位法国巴黎大学的博士生,博士论文就是张艺谋《千里走单骑》电影与安顺地戏遗产的再生产、再诠释。
这个女孩从2002年就开始在安顺做人类学调查,本来只是想写安顺地戏的社区传统文化。张导演的电影诠释以及电影给地方的各种影响,把她的论文推向前所未有的复杂维度。
能碰上这样丰富内涵的个案,真是田野工作者的好福气。
的确是个好案例,一路追踪下来,应该能够写出个好论文来。

但要做好这类课题,还得有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WIPO那边也有好些案例可以参考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