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80后海归开戏曲造型室:欧洲对文化的保护触动我

80后海归开戏曲造型室:欧洲对文化的保护触动我

2011年06月04日 23: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6月4日电 题: 80后海归开戏曲造型室:“欧洲对文化的保护触动了我”

  作者 吕玮

  王婧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太原女孩,9年前踏出国门,到德国“取经”,两年前重归故里。不久前,她放弃了“老本行”企业管理,开了山西首家戏曲人物造型摄影工作室,用镜头记录“生旦净末丑”。

  近日,记者来到这间工作室,檀香袅袅,墙上挂着京剧各行当的“行头”,几本戏曲书册安然 “躺”在书桌上,文房四宝摆于桌角,一摞宣纸“溢”着闺秀气。而此间的主人是一位现代气息十足的80后女孩——王婧。

  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享受到“角儿”的待遇。客人进来可以先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专业老师为顾客化妆、吊眉、贴片子、包头,然后穿服装,最后站到影棚拍照。王婧每天都重复着这套工序,但在不同的历史人物造型中找到“嚼头”。

  “我从一个现在世界的假小子回归到了古装美女的娇媚动人。当我穿上不同的戏装,头顶不同的金簪银饰时,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珠光宝气……太美了。”顾客付媛媛留言道。

  2002年王婧远赴德国攻读酒店管理专业。在德国留学的7年里,酷爱摄影的王婧课余游历了欧洲的14个国家。“欧洲真的很优雅,风景很美,对传统文化遗迹完整的保护值得中国借鉴。欧洲人一般不轻易拆除和损毁老房子以及前人留下的东西,因为历史是无法复原的。游人很容易在任何一个跳蚤市场或旧货市场找到珍贵的老物件。但毕竟那里不是我的祖国,家乡对我的吸引力胜过那里所有的‘迷人’。”王婧对记者说。

  爱上戏曲,不是一个偶然。二十多年前的南宫广场,常常会搭起戏台娱乐市民。王婧的家就在附近,爷爷会带着只有四岁的她在戏台旁边驻足许久。“那时候根本不懂戏,只是对好看好玩的事物一种本能的向往。”

  慢慢的,她对戏剧产生了痴迷的追逐,并决定以此为事业。王婧说:“我只想用镜头记录下戏剧的精髓,定格这些经典桥段,传扬渐渐褪色的戏曲文化。”

  “戏曲是中国的国粹。在这个物质极度膨胀,思想又极度匮乏的时代,有多少人还肯安静地坐下来听一出戏?”,王婧的博客中这样写道。

  两年前从德国学成归来,王婧先在在太原一家五星级酒店任高管,前不久毅然决定辞职开戏剧造型工作室,这一决定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一个女孩只身去省外置办道具和戏服,常常忙到深夜。工作室开张一年,又没有迎来太多人青睐,门可罗雀。王婧说,这只是一个开始,她决心把它做大做强。

  “作为中国人,你不能不知道京剧。当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我们,当你跟外国人谈起中国文化,不能只说周杰伦,也不能光谈歌剧、交响乐、芭蕾舞。京剧戏曲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戏曲里的很多唱词都是仁爱孝悌、礼仪廉耻、精忠报国等中华传统美德的浓缩,这些元素会在无形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影响为人处世的方式,让人得到启发和感悟,如同读过一本好书一样。所以,无论怎么样我都要做下去。”王婧说。(完)

TOP

TOP

我们大多数人妄自菲薄,使本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点点丧失。
竹林青青,微风徐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