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 2016-12-20 13:33:52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孟超  |  责任编辑: 孟超


      中国网12月20日讯,《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于2016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民俗学界的首部年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民俗学会共同编纂,朝戈金担任主编,全书共143万字,主要对国内民俗学界2014年在理论方法、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民间戏曲与曲艺、歌谣、民间艺术、物质民俗、人生仪礼、社会组织民俗、节日、民间游戏、旅游民俗、少数民族民俗方面的研究论文与著述进行梳理,忠实记述这一年内民俗学学科在上述领域的成果进展,力求真实反映我国民俗学研究的全貌。文章作者均为活跃在国际、国内民俗学界的专家、学者,全书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本书共设九个栏目:第一篇“特辑”,选编可能影响中国民俗文化及民俗研究方向的重要文件、重要事件报导以及权威解读。第二篇“热点话题”选编2014年度及此前几年已经逐渐在民俗学界产生一定影响,积聚了相当成果的学术话题。第三篇“研究综述”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由各专业领域的知名学者分头对相关学术成果进行综合介绍与评述。第四篇“论著评介”以书评的形式,重点介绍2011年至2014年出版的重要学术专著。第五篇“年度优秀论文”是对学术评议方式的一种尝试,希望以年鉴一角斑见中国民俗学的年度优秀成果。第六篇“重要论文摘编及摘要”对2011年以来、以2014年为主的重要论文进行摘要存目。第七篇“优秀学术随笔”从各大报刊及学术刊物上搜集而来,遴选了最能反映当代民俗文化现状、当前民俗学学术动态,以及学人学术思考的优秀作品。第八篇“学人评介”集中了一批以著名民俗学者为中心的学术史作品,评议对象均是在学科发展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或当代著名民俗学者。第九篇“学术活动纪要”搜集、整理了与民俗学、民间文化相关的重要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的报道、纪要、综述等,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忠实、全面地记录民俗学领域的重要学术事件、重要学人活动。为便于读者查阅,了解学科关键信息,本书卷尾编有“索引”。
       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民俗学肇始于五四“歌谣学运动”,但随后的发展几经起落,其中数度遭受重创。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民俗学学科重建的口号被再次提出,才渐次恢复至今日的学科局面,并于1983年成立了中国民俗学会。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倡导,民俗学研究及其学术共同体在民族文化振兴中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都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届常会上,中国民俗学会竞选成功,进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新成立的“审查机构”,将在2015年至2017年间全面参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秀实践名册及国际援助四类申报项目的评审工作。这表明中国民俗学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得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充分认可和肯定。今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民俗学会作为专业学术团体,全面参与了该项目的申报文本和保护计划编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智力支持,是我国申报的中坚力量。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使学科恢复以来迄今的30余年,成为了民俗学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可以想见,中国民俗学者们今后还将在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文化交流与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推出学术精品力作是民俗学能够独立于中国学术之林的根本。《中国民俗学年鉴》的编纂初衷就是为了系统地记录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同时展示优秀成果。我国民俗学者在调查、搜集、整理、研究民俗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很有价值的工作。年鉴作为具有持续性的大型资料工具书,记录这些事件和成果,将为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能彰显这个学科在研究民众知识方面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并且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保护和研究我国的民俗文化传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曾强调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本书主编朝戈金认为,在当今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提出的“中国梦”,既应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的体现,同时也应是中国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愿景。充分尊重、理解和研究民俗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在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同时,推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水平。这也正是编纂《中国民俗学年鉴》的意义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年鉴工程自2013年启动实施,目前已出版各类学术年鉴20余种,签约拟出版年鉴28种,在2016年,《中国民俗学年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年鉴》《中国边疆学年鉴》《中国艺术学年鉴》等学术年鉴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




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诚邀您的加盟:CFNgroup@qq.com;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