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鸣 :《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

张鸣 :《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

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
(张鸣精选集)
作者:张鸣

基本信息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33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224083984/9787224083989
·条形码:978722408398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张鸣精选集

内容简介
  上篇:乡土心路八十的——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 1840-1920年之间,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农民意识对于近代化和西洋化,呈现宏观上冷漠抗拒、微观上亲近接受的矛盾外观。作者选定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从底层民众的观念和作为思想主体的农民意识的变迁这个角度,重新阐释近代史。 下篇:拳民与救民——世纪之交的民众心态解读。 作者主张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放在中国北方的乡土社会上,考察乡土社会风习、信仰、戏曲、民俗、巫术等文化因素,到底哪些因素对义和团起了作用,如何起作用?义和团是如何通过他们效法的戏剧人物,表现他们的政治意向的?民间信仰的符号是如何转化为政治表达的?按照同样的思路,再研究世纪初 的教民群体,即中国的基督徒,对其信仰、价值及政治意识做出概括和分析。

--------------------------------------------------------------------------------

作者简介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在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现在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书。在吃粉笔灰之余,喜欢写点不不伦不类的文字,有的被视为学术著作,还有一些算是历史文化随笔,均遗憾多多。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张鸣精选集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选定1840-1920年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从底层民众的观念和作为思想主体的农民意识的变迁这个角度,重新阐释近代史;下篇作者主张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放在中国北方的乡土社会上,考察乡土社会风习、信仰、戏曲、民俗、巫术等文化因素,按照同样的思路,再概括和分析世纪初中国基督徒的信仰、价值及政治意识。


--------------------------------------------------------------------------------

目录

上篇 乡土心路八十年
导言∥2
传统农村社会的观念世界∥12
农民意识的塑形者——小渠道教育∥12
农民的传统政治意识∥15
农民的宗教意识∥21
农民的伦理观念∥24
农民价值取向的多重表征∥28
农民文化心理的二极结构∥31
闯入大门的陌客∥36
末世轮回与乡场风波∥36
门外来了第三者∥39
三元里的象征:人犯我犯∥43
新奇感的启示:农民的上帝∥47
天国的气度∥47
天国的宗教∥52
天国的行事∥56
碰撞与断裂:从嫌恶到同仇敌忾∥61
世态温凉∥61
死水微澜∥65
文化冲突的悲喜剧∥74
新十字军东侵的后果——乡村民族主义的兴起∥78
农民看洋务∥87
世纪之变∥94
亡国预警——甲午败绩∥94
农民眼中的“康党”∥99
神道救国(一):恋旧情结∥103
神道救国(二):补位现象∥107
神道救国(三):扶清意识∥111
神道救国(四):进步信息∥118
社会动荡的“文明”习染∥123
双重失落之后的农民心态∥123
新市民的崛起与农村社会成分的变化∥126
“南北通,铁路长,大清亡,中国强”∥131
小传统意识的结构性缺损——皇权的陨落∥135
已尽的气数与飘落的皇冠∥135
新观念的浸润与乡下人的期待∥139
新觉醒的前夜:消沉的看客∥146
结语∥154
主要参考书目∥160

下篇 拳民与教民
导 言∥164
晚清北方农村的文化传播与教育渠道∥168
学校教育∥168
民间戏曲小说∥173
其他渠道:家庭、宗教、街巷传播∥176
巫觋风习∥182
习武之风∥185
农村教育塑造的农民政治意识∥190

忠义观念与国家框架∥19l
嫌官心理与清官企盼∥194
皇权意识与制君幻想∥196
华夷之分与天下观念∥198
机会意识与均平理想∥200
晚清教民问题与北方农村社会结构∥204
农民政治意识在民族危机下的激变∥207
华夷之辨的凸现∥207
护官保国意识的弥漫∥211
新国家界说的朦胧浮现∥214
华北农村文化视野中的义和团政治理念∥217
义和团的群体政治性格∥217
义和团政治意识的走向∥223
拳坛仪式中的民俗文化印痕∥233
拳术的变异∥234
巫风的染习∥240
戏曲模式∥247
宗教因素∥253
义和团运动的文化层析∥263
拳民思维的进步与蒙昧的二重性∥263
拳民信仰的政治寓意∥269
拳民话语的隐喻与象征∥276
教民问题在晚清社会的凸现∥283
皈依动机分析∥288
三种最突出的人教动机∥288
其他动机泛析∥295
教民的信仰状态∥303
固执世俗利益的信仰状态∥303
迷信神效的信仰状态∥304
家族传统式的信仰状态∥304
以彼岸归宿为终极目标的信仰状态∥305
具有巫术化倾向的信仰行为状态∥306
教民信仰目标的实相∥309
天主信仰∥309
圣母崇拜∥311
基督信仰∥313
教民的政治意识素描∥314
模糊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认同感∥314
对民众排教浪潮的抵拒与困惑∥316
对帝国主义武装入侵的矛盾心态∥320
主要参考书目∥326
主要资料来源∥329



[ 本帖最后由 南池子 于 2015-5-3 13:2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