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魏德东】说不尽的少林寺

【魏德东】说不尽的少林寺

有这样一座佛寺,因历史悠久,名声显赫,其寺名屡屡被商家冒用;该寺奋起维权,打起商标官司。随后,该寺成立商业公司,将与本寺相关的名词一一注册为商标,杜绝了潜在的商业冒用。其他商业团体如果要使用这些名词,一是必须经过该公司的同意,另外公司可以坐地收费。
      有这样一座佛寺,历史上形成了习武的传统。近20多年来,该寺充分发挥这一资源,将中国功夫带到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也使得打着该寺旗号的假和尚、假功夫遍及世界。

      有这样一座佛寺,方丈每年在国外的时间大约占到1/6,被海内外媒体称作“操盘手”、CEO。

      有这样一座佛寺,以禅宗的祖庭闻名,而在近百余年来,不曾打过禅七。

      可能你一眼就已看出,这座佛寺就是少林寺。1982年,这座仅有10几位僧人,砖缝里野草过尺的残庙,以一部电影《少林寺》而名扬天下,从此走上现代复兴之路。

      无人能够想到,这居然是一条独特而充满争议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当代少林寺的重要特点,就是与时俱进,直接利用现代社会的组织形式,包括商业运作方式,取得超常轨发展。这在台湾等地已不鲜见,但在大陆却最具代表性。目前的少林寺有300来名僧人,其中一半常住本寺,另一半遍及国内外各地。寺院建筑也依日本保留的史料,恢复了唐宋时的格局。根据笔者的粗略统计,在2005年的国内外中文媒体上,有关少林寺的新闻至少两天一条。少林寺可以说已经成为全球影响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

      2005年夏季,少林寺在网上挂出了“武林秘籍”,引发新一轮的功夫热。同时推出的,还有少林药局,介绍少林寺应对跌打损伤的秘方。卫生部门随后出手,声明不得随意进行药品生产。

      2005年11月17日,少林寺与深圳广电集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联手举办首届“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赛事从2006年3月16日开始,8月决赛。国内设6大赛区,国外设5大赛区,海选产生“108将”,总决赛选出“十八罗汉”。媒体在第一时间将此消息传遍全球,并立刻将其比之为“超级男声”。

      2005年岁末的最后3天,少林寺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厅举办少林学研讨会。在中国顶级智囊机构的谋划下,少林寺将自身的资源提升到学科的高度,来自海峡两岸的150余名宗教、体育、经济、政治界的学者、名流到会研讨。

      凡此种种,无不引起舆论和大众的关注,毁誉参半。而引发争议的核心,以《凤凰周刊》的说法,端在“它颠覆了民间对少林寺封闭、苦修的传统印象”。最近20多年,少林寺实际上形成了以少林功夫为标志,融商业开发、大众传播、慈善等形式于一炉的体制。少林寺的发展,也对地方经济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仅周边武校就有80多家,5万多学生,年经济效益数以亿计;每年150万以上的游客,政府仅门票收入就可上亿,连带产业构成地方财政的支柱。

      什么是和尚?什么是佛教?少林寺的现代实践迫使大众不得不作出深入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急速的现代化进程中,少林寺还表现出另外一个方面,这就是努力恢复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少林寺为自己的定位是“禅修中心,交流重镇”。后者自不待言,就禅修中心而论,自2006年的元旦开始,少林寺打了一场“禅七”,也就是7天一期的集中坐禅。在外界看来,这一活动稀松平常,也没有引起媒体的反应,实际却是关涉少林寺发展走向的历史性事件。暌违几个世纪,禅七重现少林,或许意味着未来的少林寺不仅要提供大众化的宗教产品,而且要弘扬其解答人类终极关切的独门绝技。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