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的社会学解读
新华日报 作者:燕志华、宋金萍
11月11日,以4个光溜溜的阿拉伯数字“1”组成了“光棍节”。作为形象而谐趣的节日,“光棍节”已是网络时代年轻人的一个特别日子。
现今光棍知多少
如今,随手就能从网络摘出几个与单身“沾亲带故”的词语:剩女、凤凰男、隐婚族、单身贵族、白领相亲会……或调侃戏谑,或苦涩难言,每个词都饱蘸着浓浓的社会学意味,还有人生的酸甜苦辣。
现在的光棍有多少?没有人能说出具体数据。有人这样推测,“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0—4岁出生性别比高达123,意味着同年龄人口中有差不多1/5男孩将来只能打光棍。”
形形色色的单身现象
这个庞大的社会隐性群体,是否因为有了“自己”的节日而快乐?
被迫型单身——
被迫,是囿于物质条件的限制。
小崔大学刚毕业,在一家民营公司上班。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砍去与人合租房房租300多元,剩下的只要不觊觎名牌、频下馆子或连遭同学结婚“喜讯”袭击,尚能勉强度日。尴尬的是,小崔还是个“凤凰男”。
“凤凰男”取义于“鸡窝里飞出了凤凰”,常被贴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上。凤凰男的题中之义,是需要赡养远方含辛茹苦培养自己跳龙门的年迈父母。所以,小崔每月要给父母寄些钱,余下的不足以支撑一场恋爱,哪怕是看电影、吃肯德基、陪女友逛街这样的“经适型”恋爱模式。
无奈型单身——
无奈,源于追求完美、事不遂意。
小周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女孩子,人很漂亮,曾经出国留学,追求有情调的生活,是个标准的“小资”。她从大学时代就憧憬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但看着就要奔30了,却还单身。
她的单身,源于“找不到最适合的男士”。身边追求者众多,但她的说法是,“对物质条件要求不高,但要有‘感觉’。”总之,有钱的没品位,有品位的没钱;自身条件好的,工作不行;工作好的,自身条件欠佳;整体符合要求的,个子又矮;一切都符合了,但又相处不来——有一首歌唱的:“相爱简单,相处太难……”
这最后一条,说的是她刚刚伤逝的一段爱情。
从此对男士更为挑剔了,有时听媒人简单“介绍”,感觉其中某一条与自己的爱情理念冲突,立马就决定“不见了”。
随缘型单身——
随缘,源于心思未定。
小胡是南京某高校的青年教师,虽说已经32岁了,但他总说,缘分未到,无需着急,茫茫人海,总有一位美女在等着自己。
小胡说单身是一种生活方式。他的恋爱经验还是很丰富的。按他的话来说,丰富的恋爱经历,给了他丰富的哲学启迪和“难以想象”的社会学想象力。
虽说“缘分”其实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小胡还是有自己的幸福标准,他希望找到一位自身条件好的、工作好的、家境好的、父母素质也好的另一半。好像挺苛刻的?但他很轻松:“找不到,毋宁等!”
“单身现象”的社会学视角
南京师范大学金一虹教授告诉记者,要将“光棍节放到一个大的文化背景下来看。”
近年来,无论是情人节、母亲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还是如今的“光棍节”,节日多了起来,社会气氛也热闹了。商家于其间推波助澜,节日充满了咖啡、巧克力等商品包装的气息反倒更加有味道了。
金一虹教授认为,虽然现在物质条件发达,但是年轻人的社会接触面其实却在变窄。以前的经济不发达年代,社会是个“熟人社会”,交往四通八达,而如今,商品社会里人情味变淡了,人口迁移成为常态,大量年轻人离开父母、离开原来的生活圈,到一个新的地方工作,交流方式大多为“人机交流”,完全改变了以前的社会交往方式。但人们的内心是渴望交往的,所以,也就能找出理由来扩大交往面,实现“乐活”的人生目标,这也可以解释为“光棍节”的来由。这里面,有自我调侃和自我解嘲,却又透出一股人生自信的味道。这样群体性的自信,在经济不发达、文化不包容的时代,是难以想象的。
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张春龙则认为,“光棍节”提醒我们注意男女人口比例的确出现了失调,很多男人是被迫单身的。而女性单身现象的出现,则需要另外一种解读。女性随着社会地位的提升和经济地位的独立,追求平等自由的人生理想,分析所谓“剩女”的成分,很多人都是高学历、高收入,“单身”是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任何被迫的成分。这实际上也给男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升自己素质,来获得另一半垂青?
历史镜头下的“单身潮”
一些专家告诉记者,国内单身潮流的出现,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我国第一次单身潮出现在1950年代,我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随之而来的是波及全国的离婚潮。上世纪70年代末,大批“知青”返城,迅速聚集起一批大龄单身青年。而眼下的单身群体,不少人认为是出现了“第三次单身潮”。
单身潮,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那就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必然会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来一次,“决裂”,迎接新道德、伦理、观念的诞生。从全球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叶到21世纪初,各国都在出现新的单身潮。在1940年,独自生活的美国人不到8%,如今这个比例却已接近26%。这个趋势,在日本和我国台湾也愈益明显。在我国,随着传宗接代等观念淡去,“单身”是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某种颠覆。在经济不发达时代,结婚是人生的必然选项,而一旦人生获得一定的自由,兼之社会文化出现包容性,独身、不婚、晚婚之成潮成流就顺理成章了。
单身,是个现象,无所谓好与坏、对与错。关键是,在面对这个“单身潮”的时候,社会不能无动于衷。如何营造适合的社会氛围,是需要人们关注的话题。
文章来源:天睿网-社会学吧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