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马佾

2011-4-16 09:45


竹溪寻觅之三
               龙山凹里柴火酒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中峰镇中心学校 442312 马佾


  竹溪多竹多溪而定名。两大源头河之一,则源自龙山凹。县南山中,有一条源头河,河为汇湾河,是竹溪县最大的一条河,此不细述。竹溪河为县名来源,那是发源于县西北龙坝东岱顶,箭竹丛生,两岸竹林茂密,是河名的原因。此河旧称竹溪河。县西,龙山凹河,流经阳坡,洞沟入大河,其上则有来自秋沟塘的秋沟河,名叫洞沟河。此河旧称县治河。这两河汇于廖家河处。洞沟河从欧胜宝老师家门缓缓地流过。山青水秀,林密竹翠,是不是成就了欧胜宝之一竹溪名师的原因之一呢?
  而龙山多柴火酒,却一定是这条河成就了的。
  竹溪境内有河191条,其中大河7条,中河59条,小河131条。水量是市省国贮水量的近两倍。7山2水1分地,是竹溪县最大特色。可这并没有成为竹溪人致富的资源,却成为竹溪县贫穷的关隘。
  比如说,龙山凹。龙山主峰高1394米,主峰形如龙头,伏视山凹,故名之。周围山高多为900米左右。

  欧胜宝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调动到十堰市第一高级中学后,我们就不再龙山背柴火酒啦。那些年,每年腊月二十三四号,是一定要去背柴火酒的。
  前一天赶到欧胜宝家,次日早起时,不到五点。匆匆在灶里煮些面食,吴志新,万恕,颜家海几位,由欧胜宝的带头,走了夜色迷茫的山路。沿洞沟湾而上,顺洞沟河走,只是一条白白的影子。当天色麻麻亮时,我们到了头龙洞。
  沿洞沟河,有三个大潭,俗称三龙洞。分别为头龙洞,二龙洞,三龙洞。没有路,只是一条似乎是路的茅草带。有面斜面坡,现在还散布着淡淡的香味,那是几年前,有一个龙山人,背着一桶香油,50斤啦,在这儿踩歪了脚,桶破油倒,人还好,没一点事。只是,那位长走山路的龙山人,再也不愿走出来了。
  那儿本来就是一个难得有人走出来的地方,现在更加与世隔绝了。欧胜宝有一个同学,名字叫做肖高三的,却从外面的好地方,来到这儿。烤柴火酒,成为他的主业。我们见到肖高三时,已经到下午一点多了。
  故老相传,这儿早先有一条龙,或者说说,有一个极为孝顺的孩子,与他的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他吃一颗珠子,你看,这是一个各地都有的故事,后来的结局,自然是相同的。在口渴喝水时,龙走大海,远离家乡了。只是,哪能儿是他的家呢?
  作为龙,大海才是他的家吧?可是,作为孝顺的孩子,母亲身边,才是他的家吧?在一步一回头时,那儿成为一个洼地,也就是现在的龙山凹。而那回头的片刻,在山顶留下的影子,自然成为龙山的主峰了。扭头回顾的左侧,是龙山有名的阳坡,那个一年四季可以看到太阳的所在。右侧,成为阴坡,不见一丝太阳的地方,自然,农家的作物也是难以生长的啦。
  一步一回头,那是头龙洞,二龙洞,三龙洞的所在。那条河,则是他远走它乡的路,那一条从小秋山出发,从洞沟河从出,到县治河,到竹溪河,汇集了汇湾河,走到了竹山县的堵河,最终,流了汉水,流到了长汉,他到了大海吧?
  是这个孝顺的孩子,留下了柴火烤酒的方法,还是他的妈妈,为了孩子的口渴,发明了柴火烤酒呢?又或者说,只是为了依附一个故事,一位名人,柴火酒披上了龙山的外地人衣?
  在数不清的地方,有数不清的妈妈,也有数不清的龙,那条外出到大海的龙啊!人们只想着远走它乡,走出闭塞隔绝的山,可是,为什么留下柴火酒呢?是为了故乡留下一条路么?那些为城里人所喜欢,所爱好的柴火酒?还是,只是妈妈为了吸引孩子,远走它乡的孩子,有一天回家的可以想起的念头?
  于是,有了我们来到龙山。于是,有了肖高三,这位爱好柴火酒的城里人,来到偏僻的深山。
  是肖高三是那位走出家乡的孩子,还是我们?
  如果是肖高三,那是妈妈的希望吧?孩子终于回来啦。如果是我们,那只不过是暂时一回的游子而已。那不是眼看孩子远走高飞的妈妈的希望吧?

  为什么柴火酒为人们所好?
  古人认为,火有新火、旧火之分,温酒炙肉做菜用的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gai〔上草字头下亥〕火 (麻gai火:用麻根燃烧的火),气味各自不同。
  清人《调鼎集•火》中,就列举种种火配以种种食物烹制:用桑柴火来煮老鸭及肉等,能会极烂,能解一切毒,用稻穗火煮饭,能要人神魂到五脏六腑。用麦穗火,则能消渴润喉,利小便。用松柴火煮饭则壮筋骨,但不宜煮茶,煮茶要用炭火。用茅柴火则能明目解毒。熬补药就要用芦火和竹火。
  现在来说烤酒。
  烤:古曰用火加热物以蒸其水份 乃酒之来历 即将粮蒸热发酵后蒸馏为之烤酒。烤酒器具有大、小铁锅各一口,木制酒甑一只,酒漏一个,引酒管一根,贮酒器一个。以上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加火把水煮沸,使强烈的蒸气上升,把酒饭内的酒气蒸出上升到大锅底部,快速凝聚为酒液,滴落在酒漏里,再顺着引酒竹管流到贮酒器内。
  比如,家乡最多的红薯烤酒,蒸的过程中,一是注意火要均匀,不要用武火。二是注意常换甑上铁锅中的冷却水,保持锅中水的温度24℃左右。这里的火要均匀,不是文火,也不是武火的。  
  文火就是小火,火力小而缓,武火就是大火、旺火,火力大而猛。微火、慢火属于文火,“ 紧火”属于武火。武火的火焰大,力道猛烈,可以使温度急速上升,很快沸腾,但也容易烧焦;而文火的火焰较小,力道比较温,通常先用武火将药液烧开,再用文火慢慢地煮。
  在《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有“以蒲桃多酒,富人藏万石,久者数年不败”;《博物志》中也有“西域有葡萄,积年不败,可十年饮之”记载;《旧唐书》载龟兹国“饶葡萄酒,富室数百石”;在《本草纲目》卷二十五中记载“葡萄独不用曲”,久饮“耐寒……驻颜色”。并有“葡萄酒熟红珠滴”的赞美诗句,以及“自酿葡萄不纳官”。
  将洗净的葡萄放进新的过滤袋中,将葡萄挤压之后,葡萄汁凉上一天一夜。第二天倒在锅里用文火烧煮,使之蒸发掉三分之二。再烧煮一个时期之后,等凉了之后,第二天倒进口径10到20公分的坛子密封,,四十天后就可以打开饮用了。
  这里我们看到,似乎在烤酒时,一是强调文火,如葡萄酒,二是强调均匀,如红薯酒,三是要沸腾,酒液才能形成蒸汽。而煤炭火,似乎在这三点上,不大好控制的。在柴火上,由人工调节,在烤酒师的感觉中,出好酒的机会较大。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专门有一节关于火候的论述。他认为,烹饪食物,关键是掌握火候。煎炒必须用旺火,火力不足,炒出来的东西就会疲软;煨煮则必须用温火,火猛了,煨成的食品就会干瘪,要收汤的食品,应该先用旺火,再用温火。
  更何况,煤炭火,在燃烧后,排放的废汽上,也可能对酒的品质有一些影响吧?
  
  十多年没去龙山凹啦,肖高三还在那儿烤酒么?如果还在那儿?又从哪儿找到柴木呢?现在各地可是封山了的?
  十多年没有喝柴火酒了。真想喝一口柴火酒啊!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宝葫芦 +50 cfngroup 2011-5-8 08:07 精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