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内容
王晓葵

2010-10-24 08:22
民俗学,我要消费你

我自己做战争记忆、灾害记忆的研究,从大范围来说算是文化史学的一部分。有很多地方要用到民俗学的成果,比如研究唐山大地震的记忆和纪录时,需要了解地震幸存者在7月28号在街口烧纸的民俗传承的来源。但是查遍有关河北的民俗学志,对相关的事象虽然有所涉及,比如送寒衣等。但对具体的细节和涉及心性的部分都没有描述。大都是概述一下完事。很多甚至只是抄录几段古地方志敷衍了事。完全无法引用。这算什么民俗学研究。
我自己虽然不做民俗学调查,但是需要利用民俗学的成果,换言之,我不是生产者,而是消费者。相信和我一样的人不少。任何一个生产者都知道,消费者乃是他们的存在的价值终极体现。否则,生产活动只是自我满足而已。每当传统节日到来,总有民俗学家在面对大众讲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和由来,这也算是真诚面对消费者-文化消费者的行动。但是,也希望民俗学能提供更多的合格的产品来给别的学科,如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来消费。消费者多了,市场才会更大。

查看评分记录

积分 用户名 时间 理由
宝葫芦 +10 英古阿格 2010-11-3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