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民俗学者

叶舒宪


叶舒宪,1954年9月20日生,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著作有《中国神话哲学》等30部。译著有《神话—原型批评》(1987,2011)、《活着的女神》(2008)等。近年主编“神话学历史丛书”(南方日报出版社)和“神话学文库”(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主要研究方向: 比较文学、文学人类学

个人主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一、学历和专业经历

1954年9月20日生于北京。男,汉族。
1963-1966,北京外国语学校法语专业。1982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77届)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3-1984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班毕业。1986破格越级升任副教授。2000-2003四川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0国家教委选送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耳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3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994任海南大学文学院教授,1996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9中国社会科学院引进人才,任文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5获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奖助金,赴台北中央研究院等访问讲学。1996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访问教授;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系短期访问学人。1999-2000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2001英国学术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访问教授。2002年,任郑州大学中原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3荷兰皇家学院、莱顿大学客座研究员。2004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西安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曾任兰州大学翠英讲席教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现为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学术兼职

1. 20世纪国外文艺学丛书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3.弗莱(N.FRYE)研究丛书编委,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文化与艺术人类学译丛》编委(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审美人类学丛书》编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编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国际理论空间》编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文学人类学论丛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全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神话学会常务副会长。
6.1999-2003兼任四川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中山大学、郑州大学兼职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
7.《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比较文学》编委,《民族艺术》编委,《寻根》杂志通讯编委 ,《中国文学年鉴》编委,《中外文化与文论》编委。

三、获奖及资助

2003获荷兰皇家学院交流项目基金;2001获英国学术院客座研究基金;1999获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基金;1998获第2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1997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梯队;1996获国际加拿大研究特别奖(渥太华);1995获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1993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990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1986-1998 获省级、学会、校级和学术刊物研究奖共18次。

四、完成科研项目

《中国神话哲学》,国家社科七五重点项目,1988年;
《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中西文化中的爱与美主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首届青年社科基金项目,1989;
《中国古代神秘数字》,海南省社科项目,1996;
《〈庄子〉的文化解析》,海南省社科项目,1997;
《文学与人类学》,     教育部八五规划项目,1993;
《<山海经>文化寻踪》,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重点项目,2000;
《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中国社科院重大项目,2000-2004;
《论语与口传文化》,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重点项目,2003(未完);

五、教学与研究业绩

先后为本科、研究生开设课程有“东方文学史”、“西方文学史”、“20纪文学理论”、“比较文学”、“文化人类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国文化概论”等8门。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山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扬州大学、东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耳本大学、阿德莱德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韩国道教学会、梨花女子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伦敦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地短期讲座。

曾在《中国比较文学》、《文艺争鸣》、《上海文论》《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开辟个人专栏,在革新文学研究方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所倡导的文学人类学研究已在国内形成声势可观的新流派(详见方克强《新时期文学人类学批评述评》,《上海文论》1992年1期)。90年代以来主持中国古典的现代阐释学术工程,已出版七种约500万字,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反响,被认为是中西学术结合的一种范例,建树卓越,自成一体(详见《关于跨文化阐释──叶舒宪教授访谈录》,《中国文化与世界》第三辑,1995;《中西会通的学术追求》,《新闻出版报》1995.11.6;《从神话原型理论到人类学三重证据法──叶舒宪先生访谈录》,《中文自学指导》(上海)1996年1期;《文汇读书周报》1999年4月3日]。《贯通中西的学术追求:记叶舒宪先生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4期。《从闻一多到叶舒宪》,《中文自学指导》(上海)2002年2期;海外反响见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第十三期,美国《华尔街时报》1991年元月10日,台湾《中央日报》1992年1月6日等。)

六、出版与发表

出版专著30部,并被翻译成为英、法、意大利、日、韩等文字在海外多国出版。在《北京大学学报》《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文艺研究》《文学评论》《读书》《社会科学战线》《文史哲》《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发表论文200余篇。

七、成果选辑

  • 国人谁识赛德克——叶舒宪谈《赛德克·巴莱》
  • 蛇—玦—珥——再论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
  • 中国文化再认识:从解读神话编码开始
  • “竹枝词”能申报“文化遗产”吗?
  • 神话作为中国文化的原型编码--走出文学本位的神话观
  • 四重证据法:符号学视野重建中国文化观
  • 迎接文化产业的新时代需要文化自觉
  • 知识全球化时代的古典文学研究
  • 典范转移:从民族文学到文学人类学
  • 人类学想象与文化认同之困境
  • 《山海经》与神话地理——以《山海经》“熊山”考释为例
  • 思汶川 忆大禹
  • 再论新神话主义——兼评中国重述神话的学术缺失倾向
  • 熊与龙——熊图腾神话源流考
  • 狼图腾,还是熊图腾?——关于中华祖先图腾的辨析与反思
  • 神话智慧与文明反思
  • 神话如何重述?
  • 人类学想象与新神话主义
  • 符号经济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七夕节”
  • 非物质经济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庄子·彝苗葫芦·新疆木乃伊
  • 中国文化中的疯狂
  • 中国上古地母神话发掘
  • 诊治现代文明病
  • 珍珠港遐想
  • 早期希腊失落的女神
  • 再论文本与田野的互动关系
  • 再论2 0世纪西方思想的东方转向
  • 原型与汉字
  • 现代性的风险
  • 西方文化寻根中的“女神复兴”
  • 西方文化寻根的“原始情结”
  • 西方文化寻根的“凯尔特复兴”
  • 西方文化寻根的“黑色”风暴
  • 巫术思维与文学的复生
  • 文学与治疗
  • 文学人类学研究的世纪性潮流
  • 文学人类学的现状与未来
  • 文学人类学: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 文学人类学:田野与文本之间
  • 文学何为?
  • 文明野蛮
  • 探寻文化的审美尺度
  • 苏美尔诗歌及其原型意义初探
  • 苏美尔神话的原型意义
  • 斯芬克斯谜语解读
  • 司南:《山海经》方位与占卜咒术传统
  • 圣牛之谜
  • 生肖文化及其起源
  • 生肖起源于十二地支
  • 神秘数字“十九年”解谜
  • 神话—原型批评在中国的传播
  • 神话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
  • 神话学的兴起及其东渐
  • 身体人类学随想
  • 人文研究的新思路
  • 人类学与文学
  • 人类学与文学的互动
  • 人类学与后现代认识论札记
  • 人吃人之谜
  • 娘子军故乡观傩记
  • 谜语:智力游戏与咒术陷井
  • 美国大学三题
  • 猫头鹰重新降临
  • 马恩现实主义观的哲学内涵
  • 老子哲学与母神原型
  • 叩问物化的精神
  • 口传文化与书写文化
  • 揭开神秘数字“五”的奥秘
  • 吉田敦彦与日本比较神话学
  • 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
  • 国学方法论的现代变革
  • 故事语言:一种神圣的治疗空间
  • 古代语言文化中的阉割世界
  • 弗莱的文学人类学思想
  • 风、云、雨、露的隐喻通释
  • 方物:《山海经》的分类编码
  • 发现女性上帝
  • 东西方文化寻根漫记
  • 从生态人类学看老庄的社会理想
  •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化
  • 不是小说又怎样?
  • 比较文学:从本土话语到世界话语
  • 爱与死的关联
  • 爱情咒与“采摘”母题
  • 20世纪西方思想的“东方转向”问题
  • 《庄子》轮回说
  • 《圣经·路得记》综合研究
  • 《山海经》与禹、益神话
  • 《山海经》与“文化他者”神话
  • 《山海经》神话政治地理观
  • 《佛教经济学》随想
  • 《山海经》:从单纯考据到文化诠释
  • “原始思维”说及其现代批判
  • “英文起源于蚕”
  • “和而不同”看加拿大
  • “鬼”的原型
  • “地方性知识”
  • 性别理论与美国汉学的互动研究
  • 傩、萨满、瑜伽(Exorcise, Shaman and Yoga)
  • 后现代的神话观
  • 人类学质疑“发展观”
  •  八、生平事略

  • 《山海经的文化寻踪》项目简述
  • 我是谁?
  • 访叶舒宪先生
  • 叶舒宪论文、文章目录(1982-2003)
  • 叶舒宪论文代表作
  • 叶舒宪著译目录
  • 九、相关研究

  • 跨越局限和遮蔽
  • 当传统文化遭遇“三重证据法”――评叶舒宪著作六种
  • 叶舒宪与文学人类学研究
  • 原型批评在中国的命运及原因简探
  • 叶舒宪《山海经》研究综述
  • 《千面女神——性别神话的象征史》简述
  • 文化对话与文学人类学(文摘)
  • 庄学研究新视野
  • 中西汇通 诗学还原
  •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与文化人类学
  • 用《庄子》自身的方式解读《庄子》
  • 影响研究如何拓展?
  • 也谈“东”、“薨”、“昔”、“胡”的本义
  • 神话研究切忌轻率武断
  • 评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
  • 旧学新知 别开生面
  • 解构·还原·创新
  • 贯通中西的学术追求
  • 关于叶舒宪等“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丛书的笔谈
  • 从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谈起
  • “后文学”时代:文化研究的盛宴?
  • 千姿百态的女神画卷
  •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