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民俗学者

巴莫曲布嫫

      巴莫曲布嫫,彝族,1964年4月出生于四川凉山昭觉。1980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附中;1984年7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陶立璠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史哲部,获法学硕士学位(民族学,导师:马学良教授);2000年9月─2002年1月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访问博士研究生(课程导师:格雷戈里·纳吉教授);2003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民俗学,导师:钟敬文教授、刘魁立教授)。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2016- ),《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2016- )、“民族文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范式与前沿问题”首席研究员(2016-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2004- ),民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13- );历任“中国民族文学网”学术策划、数字网络工作室负责人(2003-2010),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2004-2014),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副主任(2002-2003),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执行主任(2003- 2015);“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图文音影档案库”首席研究员(2013), “中国史诗学”首席研究员(2014- 2015);“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中心理事(2002-2008)。此外,曾兼任中央民族大学重点学科特聘教师,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客座教授,美姑彝族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巴莫姊妹彝学小组成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2010-2022),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副会长(2009-2016),国际史诗研究学会秘书长(2012-),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2015-),国际民俗学者组织(FF)通讯会员(1999-),欧美同学会会员(2002-);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节日志》编辑部副主编(2013-),“中国史诗百部工程”编委会副主编(201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编委;《民族艺术》《民俗研究》《民间文化论坛》编委。

      在治学方法上坚持田野研究、民族志写作与学理思考的互动,力图在口头传统与书写文化的联结点上探究人类表达文化之根,书写民俗生活的“表情”(钟敬文先生语),追问民间思想的“真型”(杨成志先生语)。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研究》(2000),田野图文报告《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2004);译著《荷马诸问题》(Homeric Questions, 哈佛大学格雷戈里·纳吉教授著,2008)。在《文学评论》《民族文学研究》《民族艺术》《民俗研究》《口头传统》(美)、《亚洲族群性》(英)、《日中文化比较研究》(日)、《比较民俗学》(日)、《美国民俗学》(美)等学刊上发表过论文、文章和调查报告,主要代表作和学术观点见《叙事语境与演述场域》《“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田野研究的“五个在场”》(学术访谈)、Traditional Nuosu Origin Narratives: A Case Study of Ritualized Epos in Bimo Incantation Scriptures(英文撰写);参与编撰的著作有《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中华文学通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彝族文化史》《彝族风俗志》、Mountain Patterns: The Survival of Nuosu Culture in China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2000年)、《四川大凉山》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少数民族文学分卷主编》等;主持和参与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和委托项目     

      基于凉山彝族口头论辩与史诗演述的田野作业和追踪研究,从反思学术史的批评立场,将既往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研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概括为“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进而从具体实践中摸索出适用于口头传统调研的田野作业流程,同时以“五个在场”为基本学术预设,提炼出口头传统田野研究的工作模型,在学界有一定反响。 2004年以来,深度参与了国家和国际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政策制定、行动领域和话语系统有密切的学术跟踪。     

• 研究方向:彝族文学传统与民俗文化传承,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教学领域:西南少数民族叙事传统,口头传统与田野研究,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开设课程:1) 
口头传统田野研究与民族志写作;2) 口头传统研究方法论:专业英语导读;3)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4)国际文化政策与文化治理

座右铭:“正直、勤奋、淡泊”(钟敬文先生语);“求实、求真、求新”(马学良先生语)。

个人主页:中国民族文学网     个人空间:民俗学博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