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晓萍]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6年)
  作者:张晓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5-23 | 点击数:13537
 
[12]眭鸿明.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3]孙丽娟.清代商业社会的规则与秩序——从碑刻资料解读清代中国商事习惯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4]王彬、张明.民间法的话语悖论——基于转型社会的话语情景[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1):19—23.
[15]董磊明.村庄纠纷调解机制的研究路径[J].学习与探索,2006,(1):95—98.
[16]樊鹏,刘超.民间法范式的反思与国家法之于民间法的正效应初探——从对民间法在一个经典法律文本中的适用检讨生发[A].谢晖,陈金钊主编.民间法(五卷)[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99—125.
[17]王启梁.习惯法/民间法研究范式的批判性理解——兼论社会控制概念在法学研究中的运用可能[J].现代法学,2006,(5):19—27.
[18]宋一欣.我国现代商法实践中的民间法、习惯法问题[A].谢晖,陈金钊主编.民间法(第五卷)[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71—288.
[19]薛刚凌,王文英.社会自治规则探讨——兼论社会自治规则与国家法律的关系[J].行政法学研究,2006,(1):1—8.
[20]吕廷君.社会自治的民间法资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2):10—17.
[21]欧剑菲.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规民约[A].方慧主编.少数民族地区习俗与法律的调适——以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为中心的案例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35—212.
[22]魏治勋.论乡村社会权力结构合法性的分析范式——对杜奇赞“权力文化网络”的批判性重建[A].谢晖,陈金钊主编.民间法(第五卷)[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53—71.
[23]韩德强,郝红梅.论乡村社会自治权力区域效力的绝对性[A].谢晖,陈金钊主编.民间法(第五卷)[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26—135.
[24]刘笃才.中国古代民间规约引论[J].法学研究,2006,(1):135—147.
[25]赵沛.两汉的宗族与地方社会自治[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3):2—5.
[26]冯尔康.简论清代宗族的“自治”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65—70.
[27]董建辉.“乡约”不等于“乡规民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1—58.
[28]李可.习惯法——一个正在发生的制度性事实[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9]李可.民族习惯法的要素和效力[J].青海民族研究,2006,(1):141—144.
[30]陈金全.试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性质与特征——以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为中心的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5,(4):11—18.
[31]王允武.西部开发法治与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4):2—7.
[32]方慧主编.少数民族地区习俗与法律的调适——以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为中心的案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3]严庆.关于少数民族习惯法发展走势的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6—59.
[34]杨明伟.羌族“议话坝”与“寨老”制度的政治学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6):48—51.
[35]廖君湘.侗族传统社会分层的特殊结构及其成因[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9—73.
[36]白兴发.彝族传统禁忌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37]杨志玲.农村少数民族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以云南丽江玉龙纳西自治县拉市乡为例[J].学术探索,2006,(1):48—51.
[38]熊云辉.婚俗、法治及其路径——以海南黎族婚俗的调查为对象[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5):7—12.
[39]杨华双.嘉绒藏区刑事习惯法分析[A].谢晖,陈金钊主编.民间法(第五卷)[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53—263.
[40]李洪欣,陈新建.新中国成立前壮族刑事习惯法的辨证思考[J].桂海论丛,2005,(6):93—95.
[41]马晓琴,杨德亮.地方性知识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以青海藏区习惯法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06,(2):134—139.
[42]徐晓光.歌唱与纠纷的解决——黔东南苗族口承习惯法中的诉讼与裁决[J].贵州民族研究,2006,(2):36—43.
[43]杜宇.重拾一种被放逐的知识传统——刑法视域中“习惯法”的初步考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4]春杨.徽州田野调查的个案分析——从“杀猪封山”看习惯的存留与效力[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2):17—24.
[45]王玫黎.论民法的法律渊源:习惯和条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5):171—177.
[46]李可.论习惯法的法源地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23—30.
[47]谢晖.初论民间规范对法律方法的可能贡献[J].现代法学,2006,(5):28—37.
(本文原载《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1期,第36~45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徐赣丽 郭悦]当代民间文化的遗产化建构
下一条: ·[史继忠 何萍]论云贵高原山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相关链接
·徐晓光:《黔湘桂边区山地民族习惯法的民间文学表达》·[邓启耀]符像的仪式场域及表述语境——民间法事祭祀用符像的视觉人类学考察
·[李永杰]乡风礼俗:不该失去的乡村文明·[李鸣]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李学兰]中国民间法研究学术报告(2002-2005年)·[高其才]论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文化
·[莫纪德 赵元海]恭城瑶族家庭习惯法初探·[陈文仓]玉树藏族部落习惯法初论
·[覃主元]布努瑶民间法及其和谐社区秩序的构筑·[冉瑞燕]论少数民族习惯法对政府行政行为的影响
·[严永和]我国西部开发中民族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吴大华]论民族习惯法的渊源、价值与传承
·[邹渊]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讨会举行
·[刘海鸥]《月令》的生态保护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法律·[田成有]乡土社会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
·[周珏 王鑫]法人类学基本范畴试论·[色音]多元视角下的自然环境与民俗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