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李延超 饶远]水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
——傣族体育与彝族体育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延超 饶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01 | 点击数:22781
 
3.4.1 水文化与傣族传统体育
对水怀有的亲切感最终被傣族人提升到哲学信仰的层面。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说:“远古的世界是一片混沌,没有天地,只有水和气,后来水、气在冷风的吹动下不断翻滚与搅动,最终凝结成傣族的先祖英叭,后来英叭神创造了天地和万物。”从中可以看出,傣族是把水作为世界的本原的,是傣族人的“道”,正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说,水这一自然力的物质实体一旦与人连在一起,就逐渐升华为一种饱蕴着敬畏信仰和闪烁着心灵之光的文化组合体。同样的,“水文化”组合体在与傣族生产、生活的物质流动与能量流动的交互过程中,渐次影响到傣族传统体育的生态体系。
3.4.1.1 水对湿热坝区民族体质的塑造
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载:“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热带、亚热带湿润的气候带来的是雨量充沛、植物繁茂、湖泊交错和河川纵横。如此优越喜人的生态环境,不仅形成傣族生活区自然现象的独具特色,也形成傣族在生理外貌、遗传变异上的与众不同。以体态为例,温暖宜人气候下的傣族妇女人人喜爱穿花筒裙,这不仅能凸现女性的妩媚和婀娜多姿,而且,紧束裹身的裙线,在长期的生物适应中愈加塑造出倩美的体态和挺拔的身姿。体质人类学认为:这是人们在不断与生态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结果。在这个交换过程中,水充当了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滇志》卷三十载:“水摆夷好近水居,每日必浴以洁其体,男妇皆然。”可以说,水具有的沐浴、清洁、滋润等功能在提升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的同时,意外地塑造着傣族人们的身体。这样的体质为傣族柔美、轻盈的体育文化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平台。据调查,与云南彝族等山地民族相比,傣族人个高体轻、腰细肩窄、手臂纤细而腿颀长,尤以关节的柔韧见长。
3.4.1.2 稻作农耕对傣族体育文化品性的积淀
千百年来,傣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稻耕文化,也培养了勤劳勇敢、温文尔雅的民族性格。傣族人们辛勤劳作,精心呵护稻花飘香、鱼肥水美的美好家园。在千万次的采集劳动中,逐渐发现并掌握了粮食、蔬菜、瓜果等作物的生长规律,农耕劳动逐渐成为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活动,并因此极大地改变了人的生存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产生出了与农耕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相关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跳竹竿、抓子、陀螺、鸭子赛跑、青蛙赛跑等多半就是在劳动生产的休息间隙、在田间地头进行,并以休闲娱乐为主。同时,靠水吃水的傣族人则在生产与生活的多次涉水渡河中,及早地掌握了游泳和跳水的本领。正因为傣族传统体育具有典型的农耕文化特色,就连赛马活动,其竞争的意味也不浓,更着重于表演骑术和显示勇敢精神,同时,还是男、女挑选意中人的良机。
3.4.1.3 崇尚“水文化”的社会制度对民族体育的规范
马克思讲,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傣族体育也是在傣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由恬静与朴素的民族观念铸塑而成的。解放前,傣族社会形态除了封建领主制度之外,不少地区还保持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农村公社制度,一个村寨为一个农村公社,内部保留原始民主形式。有全体成员参加的最高权力机构“村社委员会”,采用平分土地与水流的方法,村社内部保留原始的互助协作单位。这种自耕自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自然孕育的是自娱自乐的传统体育形式。
3.4.1.4 “水文化”的民族心理结构对体育特质的浇注
水是世界的本原,人与动植物是水的衍生。傣族人的这种思维方式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灵与世界万物同处一源、合为一体,并且,人的行为可以与某种神秘力量和宇宙秩序相互感应,从而达到天人和谐。这种遵循“互渗”规则的原始思维方式,明显带有“水文化”的价值取向。反映在体育表象上,就是观赏娱乐、修身养性而不是对抗与争斗。可以说,傣族体育是娱人与娱神兼顾、自娱与娱众统一。傣族的宗教是原始多神宗教崇拜与佛崇拜的复合,傣族体育就是在对日、月、水的自然崇拜、对祖先的崇拜、对“寨神”、“勐神”(意为坝子神)的地域保护神崇拜和对佛祖的崇拜过程中体现自己的特质的。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水稻生产成为决定傣族生存福祉的大事,对“水”的崇拜成为多神崇拜的重中之重。从放水、插秧、稻谷生产、成熟、收割到进仓都有一系列的祭祀活动,通过祭水神实现人神沟通从而达到祈福免灾的目的。祭祀活动在每年春耕前举行,要杀猪、摆宴、诵读诗文,还要举行一些体育活动,如“放高升”(高升的特殊意义就是辞旧迎新、祈福禳灾)。民族传统体育与这些宗教活动紧密结合于一起,并且已经融入了傣族人民的生活,成了他们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
据实地考证,傣语中“傣”的含义为“自由”和“人”的意思。对自由与人文观念的崇拜、原始民主形态下集体契约的维护、婚姻自由以及男女比较平等,使得傣族与人为善、与邻为伴,极易接受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傣族人民温存善良、朴实无华的民族品格使得傣族喜好的堆沙、丢包、踢打象脚鼓等活动普遍具有运动方式轻柔、优美和注重传达人物情感等特点。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民族品性,往往在民族节日中得到最直观的展现和流露。傣族的民族节日源远流长,积淀着民族的古风遗俗,是民族文化的升华。傣族泼水,是对水的张扬与崇拜。在这些民族节日上,伴随着祭神、祭田、祈福除邪为目的而举行的傣族赛龙舟、放高升、堆沙、放水灯等体育活动,使作为民族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和民族意识得到形象化、个性化的表达。尤为重要的,是傣族人把一年的开头作为最大的“祭水”日期,泼水节的泼水、祭水早已走出平时的水塘嬉戏的局限,泼水狂欢使作为民族文化核心的民族意识得到形象化、个性化的表达,也使得水这一文化符号成为傣族人民“心中的太阳”。因此,可以说,傣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像水一样,柔美、细腻而含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岳春]湄公河次区域泰国山地民族舞蹈文化研究
下一条: ·[唐启翠]歌谣与族群记忆
   相关链接
·[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李翠含]生生不息 代代相传: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逻辑研究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邱旻颐]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
·[李翠含 吕韶钧]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蕴涵·[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刘朦 马兿嘉]从生到死:布朗族、傣族人生仪式的空间转换与象征秩序研究
·[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何庆华]傣族祭寨神仪式空间的排他性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张岩松]非遗保护背景下红原藏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
·[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