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柳冬妩]村里的童年越来越少
  作者:柳冬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2-13 | 点击数:11242
 


  他不停地玩
  只为了忘记自己
  忘记心中的爸爸妈妈
  快乐一旦刹车
  只要一停下来
  就看到童年周围
  空着父母
  ——《用快乐来忘记》

  在张绍民的诗里,一个五味俱全、视角多变、气息生动的留守儿童世界在全面地展开。从他的诗作中,我们总是能够读出他确定的、有力的关于善恶的评判,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肯定。“度过辛酸的快乐”,留守孩子不得不“懂事”地承担命运交给他们的一切。实际上这也是对现实状况的有力暗示,是一种可怕的社会经验。“温暖”让人辛酸,“懂事”让人辛酸,“快乐”让人辛酸。“只要一停下来/就看到童年周围/空着父母。”从多种角度看一个问题的强有力的表达,使他的诗展示出赤裸裸而极有说服力的真实。因为他们“悲惨的命运反过来证明了她们精神的高度自治”(布罗茨基语)。海德格尔称诗人是在世界的黑夜更深地潜入存在的命运的人,是一个更大的冒险者。张绍民的冒险似乎是悄悄的,不经意而深入人心的。这样的诗人很有可能体验到个体生命对身处的时代爱恨交加、欲说还休的复杂情感。比起那些隔靴搔痒的诗人,他的“在场”方式最值得信赖。生存的硬刺扎在他的心窝,他所承受的快乐与辛酸、寒冷与温暖、茫然失措与空空荡荡,就是这个时代一触即痛的那部分,甚至是要滴出血来的那部分。因为一旦从诗的角度激发出了一点点“感动”,这种被爱尔兰诗人希尼称为“诗歌的纠正”的力量,就再也不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停下它的脚步。

  (本文刊于《读书》2009第5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振忠]听苏州评弹感受历史沧桑
下一条: ·[薛宝琨]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
   相关链接
·[彭兆荣] 重建乡土社会之宗族景观·[朱靖江]归去来兮:人类学视野中的乡土中国与影像表达
·[徐新建]“乡土中国”的文化困境·[阎明]“差序格局”探源
·[苏力]较真“差序格局”·[萧子扬]“流动的酒席”:后(新)乡土中国的一个表征
·[李涛]离土中国与村落教育·[岳永逸]礼尚往来:乡土中国的医患关系──忧郁的民俗学札记之六
·[桂华]作为“他者”的“乡土中国”·[潘鲁生]乡土中国的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心得
·座谈:吾国吾民吾乡人·[公丕祥访谈]民俗习惯连结乡土中国与法治中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