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译著译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译著译文

[古迪]从口头到书面:故事讲述中的人类学突破
  作者:[英] 杰克·古迪 (Jack Goody)   译者:户晓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8 | 点击数:17284
 

      结  论

      我的看法可以总结如下。叙事,尤其虚构性叙事并非纯口头(非文字)文化中成年人交往的主要特征。无论是否虚构,长篇叙事序列都需要特殊的话语情境。短篇虚构叙事或民间故事主要是针对孩子们的——成年人已经知道“灰姑娘”(Cinderella)了,不需要翻来覆去地讲,其中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内容显然是面对少年读者的。长篇叙述中的叙事成分很少占据最显赫的地位,它需要一种仪式场合来提供一群留心的听众,对这些听众来说,听是一种“考验”,需要来自人间之外的一种确认。与很多人所相信的相反,史诗并非口头文化(尽管它可能是以言说的方式来表达的)的特征,而是早期文字文化的特性。笔者认为,荷马史诗和吠陀史诗也是如此。缺乏长篇虚构性叙事的原因和缺乏一般的长篇叙述的原因不同。……换言之,这种缺乏是和柏拉图指出的所有种类再现(representations)的内在问题有关的,而绝不仅仅限于西方传统,即虚构不是历史的(自明)真实;从字面意思来看,它是一种谎言,尽管它可以迈向另一种想象的真实。迈向并不一定会成功地达到。对有些叙事来说,这种目标将仍然是虚幻的;如传记无疑有造假的成分,喜欢编故事,提供的只能是娱乐,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真实”。……再现(re-present)并不是呈现(present);它体现了一种幻觉。正是在这种技艺的核心之处存在的疑虑才导致了对其成果的批评,它们有时甚至被放逐。在欧洲中世纪的世俗环境中,古代世界的伟

      大艺术作品、雕塑、三维甚或二维再现作品的实际消亡这一历史事实,我认为正和这种背景有关。以戏剧为形式的再现从历史上消失了。物质上的剧场坍塌了。……任何形式的再现都会引起疑虑,它与原物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摇摆不定。我想,这种疑虑是人类作为使用语言的动物在面对周围环境时所固有的。它内在于语言,因而也内在于叙事。一匹马(词)从来就不是一匹马(动物)。对事件的叙述从来不是事件本身。……[6]文字改变了一些疑虑;虚构和叙事蔓延开来。但疑虑仍然存在,即使在这种文体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地方,娱乐和“严肃的”文字以及虚构和非虚构之间仍然有本质的区别。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2007-11-2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加]麦克卢汉:《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
下一条: ·[沃尔夫刚·卡舒巴]面对历史转折的德国民俗学
   相关链接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旭]民俗舞蹈中的身体建构
·[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杨雨点]语言、行为、物象:湖南新晃“孝梅节”节庆的多元民俗叙事与文化认同·[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
·[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隋丽]民间叙事的情感逻辑:基于黄振华故事讲述的分析
·[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林德山]历史叙事与景观生产:日照茶文化研究
·[李一凡]地方民间叙事中的“箭垛式”名词·[李欣]长平之战与民间记忆
·[江帆]民间叙事生成与演化的内在逻辑·[黄元韬]乡愁视角下的农民工个人叙事研究
·[郝佳琦]三国孙夫人投江传说景观叙事研究·[陈捷]灵魂观念在国产恐怖游戏《纸嫁衣》中的叙事实践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柴书毓]节日中的仪式叙事与女性能动性实践
·[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程浩芯]通行叙事和地方叙事的互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