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施爱东谈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施爱东 黄晓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15 | 点击数:6659
 

 

       有人把谣言称为遥遥领先的预言,有一位学者指出,“公众之所以造谣、信谣、传谣,多数时间不是他们无耻,而是他们希望知道的一切总是被掩盖,他们希望参与的事务总是被屏蔽,他们希望得到的权利总是被代表,他们希望表达的途径总是被堵塞。因此,比辟谣更重要的是公开、民主和法治。如果做不到,就宽恕他们针对公共问题的猜测吧——只要没造成重大危害。”您怎么看?

       施爱东:谣言有其可以被理解、被宽容的成分,但无论谣言具有怎样的合理成分,它都不应该成为生活中的常态,不可能获得合法性的地位。
       从政府的一面来说,尊重民意是一个成熟政府应有的涵养。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现实问题成堆,各种矛盾盘根错节。民间有各种批评、质疑的声音,恰恰说明广大民众对政府推行“良政”和“善治”抱有热切期待和坚决支持。
       但是,从感情上理解谣言,从法律上宽容谣言,并不意味着谣言具备天然的合法性。恰恰相反,由于谣言总是倾向于“否定性的命题”,多数谣言都会起到破坏社会稳定与社区和谐的作用,尤其是在各种灾难性事件、突发性事件中,破坏力表现得尤为巨大。正因为从法律上遏制谣言有可能导致“寒蝉效应”,为了保证公民的言论自由,我们更应该借助理性舆论对谣言加以监督、对冲,以免谣言造成危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谣言的舆论监督大大减弱了谣言的社会危害性,能够有效阻止谣言滑向法律制裁的尴尬局面,从而在实质上保护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现在网上流行所谓“钓鱼谣言”,即一些网络高手为了显摆自己的智力优势而虚构的,设置了明显知识陷阱的戏谑谣言。您怎么看待这类谣言的影响?

       施爱东:钓鱼谣言的主流并不是戏谑的,多数还是不同思想流派的网民互相攻讦的一种武器。早期的谣言生产者多是一批怀有爱国情怀的军事爱好者,他们在与对手的论战中,逐渐发明总结出一套用钓鱼谣言来设陷打击对手的论战方式,且自诩为“钓鱼党”。钓鱼党认为,他们之所以钓鱼,是因为对方的鱼儿不争气,钓鱼是为了让他们长记性,同时让中立的鱼儿学会辨真伪。
       钓鱼是一面双刃剑,被钓的羞辱确实让许多网民在谣言面前变得更加慎重、迟疑,但是,也有许多网民因此更加固执、极端,立场更加坚定,对辟谣言论更加抵触。随着“真相党”对钓鱼手法的习得,钓鱼谣言成了互相攻讦的投枪和匕首,成了一些网络青年站队、结盟,甚至派系认同的知识暗号。绝大多数钓鱼谣言都有明确的目标人群,一望而知创作者的政治倾向和立场,只有极少数是中间派的恶作剧。当双方都在使用钓鱼手法互设陷阱打击对方的时候,钓鱼谣言已经逐渐蜕变成一种挑起网民冲突、互施语言暴力、加深政治裂痕、搅碎网络和谐、破坏网媒公信力的不谐音符。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思维中有非理性的因素,且每个人的知识总是有盲点的,在谣言无法绝对消灭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寒蝉效应”,如何控制谣言的影响呢?

       施爱东:过于严苛的法律制裁,很可能造成寒蝉效应,埋下巨大的社会隐患。相反,试图通过纯粹的社会自组织、个体自我管理来启动谣言的对冲机制,实现社会舆论的自我净化,理论上有其合理之处,现实中却是不可能实现的。
       理想的辟谣机制无疑是双管齐下的。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应该充分开放公共舆论的辩论空间,激活谣言对冲机制,适当鼓励民间辟谣行动;一方面把握好法律对于造谣行为的惩处尺度,严打恶性谣言的同时,切忌滥用刑罚,以免造成寒蝉效应。从公众的角度来说,保持对谣言的警惕,用理性制约谣言,是社会正常运作应有舆论机制。正因谣言不可避免,理性更显珍贵。
       仅仅依赖政府信息部门去核实、辟谣是不现实的,只有政府、媒体、民间团体和公共知识分子、普罗大众都能适度加强警惕谣言的意识、识别谣言的能力,在不同的领域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得到一个清朗的舆论环境。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2016年3月13日 第A02版:访谈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Zeinab Badawi:我将自己的族裔身份看作优势
下一条: ·孔飞力谈中华帝国晚期的国家与社会
   相关链接
·[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施爱东]乡情 亲情 友情
·[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施爱东]《寻梦环游记》的角色配置与游戏规则·[施爱东]发现刘三妹:乡绅曾光国的文化交游圈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施爱东研究员讲授“故事的结构法则与创编技巧”
·[施爱东]刘三妹与刘三婆:女仙称谓的转换逻辑·[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学“术”问题
·施爱东:《故事机变》·[施爱东]为民间文化事业培育青年人才
·施爱东:《故事法则》·[施爱东]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共同体意识
·[施爱东]大团圆何以成为元结局·[施爱东]讲故事的民俗学:非常事件的正常解析
·[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共时研究·[施爱东]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
·[施爱东]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施爱东]“四大传说”的经典生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