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陈连山]作为时间想象的节日
  作者:陈连山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7-30 | 点击数:7359
 

  [1] 《十三经注疏》第1370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2] 《十三经注疏》第1383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3] 《十三经注疏》第1370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4] 《十三经注疏》第1383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5] 《十三经注疏》第1362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6] 同上,第1374页。

  [7] 《续修四库全书》第885册,第2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8] 《十三经注疏》第648页,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9] 王毓荣《荆楚岁时记校注》,第17—19页,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10] 见《戏剧月刊》第十二期,第425页。

  [11] 见拙文《重新审视现代民俗学的命运》,《民俗研究》,2012年第1期。

  (本文发表于2013年第1期《民间文化论坛》;2013年2月21日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传统节日文化论坛”宣读。此次发表有修改。)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陈连山]论七夕节的源流
下一条: ·[倪方六]“七夕”传说的民俗学真相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
·[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柴书毓]节日中的仪式叙事与女性能动性实践·[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穆昭阳]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文创融合,国民游戏推动苏绣文化再“出圈”·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赵欢]歌、舞和手工制作·[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