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雷亮中 张世文 杨志伟]民族志电影的历史及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卡尔·海德的《影视民族学》导读
  作者:雷亮中 张世文 杨志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3-28 | 点击数:11601
 

   综合的评价――第九节 民族学电影的民族学属性尺度表。这节作者总结前面讨论过的特性,制了民族学属性尺度表: 

民族学基础 缺乏民族学基础 深深植根于民族学知识之上
与文字材料的关系 无文字材料 略有文字材料与之配合 文字材料给予有力的支持与文字材料配合默契
完整的行为 零碎细小的动作 有开头、高潮、结尾的行动
完整的身体 过多零碎的特写 大量而必要的完整身体
对各种失真的说明和评价 在影片或文字材料中没有说明 有部分说明 有充分说明
基本的技术要求 使人眼花瞭乱技术不合格 合格的技术表现力 技术质量非常好
适宜的音响 不适宜的音响 适中的解说 自然的同期声效果
解说的适宜程度 过于累赘、没有关系的解说 恰当的、释疑的、与画面相关的解说
民族学家的出现 忽略了民族学家的存在 提到民族学家的存在 表现了民族学家与被摄对象的相互行为与收集资料
前后边贯性 离题的孤立行为 以手势来贯通 连贯性强
完整的人物 面目步情的群像 展现某个人的情感
影片制作过程中的失真 时间上的失真 重新剪拉的间隔性片断 时间的紧缩 实际时间
连接性方面的失真 用许多事件中的镜头编成的片断 与实际相一致的片断
无意识的行为失真 最大 中等 最小
有意识的行为失真 最大 中等 最小

   对于此图,海德解释说图中越接近表格上端的属性,重要性越大,如果一部影片忽略了这些项目,其民族学性就要受到很大的损害。表中每一属性越有民族学价值的表征越排在靠右的位置。
   第四章 民族学影片的制作。这一章的重点是讨论如何拍摄更富民族学性的民族学影片,它包含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民族学电影制作中的道德问题,作者引用了1971年5月美国人类学理事会通过的职业道德守则来说明民族学电影制作中的道德问题。但在现实中,随着摄制者和被摄者范围的扩大,道德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二、资金问题。大多数民族学电影摄制者都需要从其它方面来获得资金。有些国家由政府支持的协会经常来提供资助金,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向基金会申请赞助。三、民族学影片必须以民族学原理为基础。这在第三章第八节中已阐述得很清楚了。四、民族学电影必须开拓电影的视觉潜力。主要讲应该表现完整身体、完整行为(动作)和完整人物。五、民族学家和摄影师的分工与合作,作者认为摄影师和民族学家合作应相互理解并尊重对方的工作要求,才能达到真正的合作。六、文字材料、素材片材料电影片的储存,"任何一部民族学影片,都必须配有文字性补充材料。恰如其分地说,民族学电影的摄制工作必须是民族学研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其最终的结果必须包括影片和文字材料两个方面。"
   其次,已逐渐有将素材片直接当作民族学基础资料来进行研究的趋向,人们也在探索将影片和文章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共同发表出来的途径。最后,要注意影片的储存。

   第五章,民族学电影在教学中的运用。这一章讨论如何更好的在教学中运用民族学影片。理想的教学程序应是:开办讲座,首次放映,然后讨论,再次放映。接着更深入的讨论。当然理解一部民族学电影并从中获得信息的关键,还不仅仅是反复观看影片,重要的还在于仔细阅读文字材料,因为这些文字材料可以补充说明电影所遗留下来的影响。作者还提出了教学中运用民族学电影的两个有效对策。一是将影片放映两次,一是先将全部或部分影片去掉解说的放映,第二次则完整的配有解说的放映。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第一次观看时误解的原因。这种办法对于提高学生对影片资料的鉴赏能力非常有效。 附录:民族学电影目录。附录对本书涉及到的六十部影片进行简略介绍,并列举出一些参考书目,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述源、影响与反思

   自从摄影技术问世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作为记录、保存和传播人类各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事项资料方面的重要性。影视这一新手段最早也被不自觉地运用到人类学中。影视人类学中被誉为开创之作的众多作品中,从时间上看最早的是在1895年春,由费利克斯--路易斯o勒尼奥(Felix-louis Regnault)在巴黎民族博览会上拍摄的西非沃尔夫(Wolof)妇女制陶的片子。勒尼奥主张将电影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是一个类似于显微镜的观察工具;他坚信人类学家借助影片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因此提出建立"正在消逝的人"的电影、录像档案或博物馆。受当时人类学理论的影响,这一思想得到了影视人类学界的继承、发展。在他们眼里看来,摄影机仅是一个记录的工具,影像是用于弥补文字无法及时,准确记录和保存"正在消逝世界"的手段。因此,在人类学的科学性与电影的美学之间发生冲突时,民族志影片注重科学而牺牲美学。对之,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被誉为"世界三大影视人类学研究中心之一"的德国哥廷根科学电影研究所的理论和实践最具说明性。科学电影研究所的创始人戈特哈德·沃尔夫教授依照"将电影摄影学用作研究工具,其次将成果用于教学目的" 的宗旨,主张将影视手段作为收集记录文化现象,尤其是那些耳闻笔录所不易表达的人类社会文化部分,以满足文化研究之需。秉承这一志愿,沃尔夫和他的同事们在80年代之前,进行了建立"电影百科档案"这一创举。其中受科学电影思想的影响,电影研究所主要收集一题一片,以关注物质生产为主,主题明确,结构简单,内容直白,不强调影片的艺术性,看重不同来源的影视片的资料价值。
   与此同时,美国的人类学片虽"以关注人的生存环境、人物命运为主,结构较复杂,表现'情节化',影视片相对较长" 为特征,但即使在20世纪70年代,阿兰(Alan Lomax)拍摄有关舞蹈的民族志影片中还有作为记录手段的"科学电影"思想的体现。影视人类学中的这一源流在海德的1976年出版的《民族志电影》(Ethnographic Film)一书中以影片的真实性等概念对之有了新的总结和完整的"表述"。这一传统也反映了影视手段在人类学应用中为了回应"书面人类学家"批评,谋求在学科体系一席之地的努力。该书以其一家之言对消弭以往的偏见和勾勒民族志电影的历程并建立民族志电影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贡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面向21世纪人类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安定明 张伟明]《观看人类学──通过电影的文化人类学》导读
下一条: ·[邓启耀]隐性“博物馆”数字化保存与呈现
   相关链接
·[苏林]看见、记录、表达: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民俗文化记录·[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
·[漆凌云]立足本体:故事研究向叙事本位的回归·[朱靖江]扎根人类学田野 深耕学术土壤
·[漆凌云 杨秋丽]中国民间故事文化人类学研究述评·影视人类学的发展模式及其展望
·麻国庆 朱伟 :《文化人类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萧尧 陆惊呐]记录与诗意:试论影视人类学与诗学双重视域下的《路边野餐》
·[顾春军]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冥婚·[孙正国]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口头叙事媒介
·[朱靖江]田野影像笔记——影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之道·背影:走向勒斯卡姆的另一个季节
·刘湘晨纪录片展播:鹰与人共生的传奇——纪录片《驯鹰人》·刘湘晨:用镜头呈现新疆文化多元色
·【讲座】刘湘晨:影视人类学的前沿呈现(11月18日周二下午14:00)·[马翀炜 晏雄]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
·刘湘晨:囿于“风情化”的新疆传达,是不够的·风景这边独好——记著名纪录片导演刘湘晨
·妖怪博士──记日本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学者小松和彦·[麻美垠]国家在场的湘西苗族赶秋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