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董上德]三国英雄的世界:史家叙事与民间叙事
  作者:董上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9-25 | 点击数:13025
 

嘉靖本与毛评本

  中国人的考评与外国人的眼光

  研究《三国演义》的著作已经不少了。看来看去,有分量的专著,我认为有两部是不可忽略的,一部是陈翔华的《诸葛亮形象史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一部是周兆新的《三国演义考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前者既考察了诸葛亮艺术形象的形成与演变,又探讨了诸葛亮故事的流传与影响。虽然这是一种“个案”研究,可视野很开阔,其研究的对象固然涉及《三国演义》,却又不限于《三国演义》,大致将各个时代、各种文体的诸葛亮故事做了综合研究。读来觉得有趣,也很有学术价值。后者虽然以《三国演义》为主要研究对象,但也涉及到三国故事与“说三分”(即宋代的说书场里所说的三国故事)的关系,《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的关系等,而对于几个主要人物的辨析、对于赤壁之战的“历史”与“演义”的区别等等,也颇有自己的视角和见解。

  《三国演义》在东瀛备受重视,是人所共知的。若干年前,我在日本访书,比较留意彼邦的相关书籍。其中有两本很特别的书,值得一提。其一,中川谕编、村上哲见校阅的《三国志演义人名索引》(京都:朋友书店,1987年),这是一本很有用的书,它以作家出版社1959年版的《三国演义》为索引的对象,小说里的人物,在哪一回出现过,在该版本的哪一页,都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有时候,想一想日本学者所下过的这种“笨功夫”,也颇生感慨,人家是如此细心,如此“较真”,而恕我孤陋寡闻,我还没有见过国内有相同的出版物。其二,是《年画·三国志》(东京:集英社,1994年),这是中日两国学者合编的,编者是王树村(中国艺术研究院)、立间祥介(庆应大学)。书中收集了48幅以《三国演义》故事为题材的年画,这些年画多是清代、民国时候的作品,编者对每一幅年画所画的“内容”都作了详细的考释,包括“史实”是什么、“演义”是什么,说得清清楚楚。在我看来,这样的文字没有深厚的功底是写不出来的。这种书雅俗共赏,其实,也是很好玩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大洋新闻-信息时报 2008-07-20

上一条: ·[叶舒宪]神话作为中国文化的原型编码
下一条: ·[王铭铭]文字的魔力:关于书写的人类学
   相关链接
·[隋丽]民间叙事的情感逻辑:基于黄振华故事讲述的分析·[李一凡]地方民间叙事中的“箭垛式”名词
·[李欣]长平之战与民间记忆·[江帆]民间叙事生成与演化的内在逻辑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李扬教授讲授“国际视野中的都市传说”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施爱东研究员讲授“故事的结构法则与创编技巧”·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
·[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蒋好霜]中国民间叙事中的报恩母题与性别实践
·[詹娜]喀左蒙古族民间叙事群体生成的动力解析·[陆慧玲 李扬]菲尔德对女性民间口头叙事的搜集与创编
·[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梁家胜]民间叙事的演述逻辑与建构机制
·[何佩雯]苗族民间叙事中的灾害母题表述研究·[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
·[陈泳超]互文形塑:刘猛将传说形象的历史辨析·[胡彬彬 王安安]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新民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