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张举文]传统传承中的有效性与生命力
  作者:张举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10 | 点击数:11077
 

  四、问题的反思

  目前文化研究中所讨论的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问题与本文所提到的生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有着相关的部分。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生命力的讨论是针对与现代西方文明相处中所产生的困惑而提出的一个命题,即中华民族传统能否适应现代全球化文明的互动冲击。而本文的前提是认可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即不把这个命题作为问题,而作为结论。这里,传统所指的是具体的行为(如信仰行为、仪式或工艺)和叙事(如各种口头或书面体裁)。

  在认识和分析传统的传承进程中,应该承认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的变化,都是传统传承中的必然现象。传统的传承可能是旧瓶装新酒,也可能是新瓶装旧酒,但不会是新瓶中的新酒[9]。在研究传统的人眼里,是否有新瓶与新酒?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为即使那些时尚或潮流也都不是全新的“发明”(invention)。

  在借用“传统的发明”这一概念时,需要澄清,即使是在《传统的发明》[10]所批判的那种将并非远古的做法当做悠久传统的做法也不是完全凭空“发明”出来的。这里的“发明”不是那种科学意义上的发明。而且,这种“发明”的传统被民众所接受本身也说明了该传统的发明是有有效性的,同时也可能是其内在生命力的新的表现形式。如果许多如此发明的传统经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就被摈弃了,便说明这个发明的传统是基于现实实用性,而不是扎根于其文化核心。

  同样,传统的复兴则不是简单地再现过去曾存在的传统形式,而是因为其内在生命力使其需要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再强调或巩固该文化的核心信仰与价值观。所复兴的传统多是在承续了该传统的生命力的同时,以对实践者最有现实意义的新的有效形式加以宣传和传播。

  因此,在分析传统的传承问题上,不论所面对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发明还是复兴,是真传统还是“伪民俗”,关键是看其文化元素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其有效性与生命力是什么。同时,需要将此变化置于被地方化了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分清民族传统与地方传统的关系。这样微观的分析方法也许比宏观的论证更有益,更有助于理解文化聚合(integration)和文化融合(syncretism)的意义与进程。

  参考文献

  [1] Taylor A. The Predestined Wife (Mt. 930*) [J]. Fabula, 1959, 2: 45-82.
  [2] 董明, 张其卓. 满族三老人故事集[M]. 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4: 558-559.
  [3] 徐奎生. 徐奎生采录故事集[M]. 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9: 17-19.
  [4]张举文:传统传承中的有效性与生命力 17[4] 江帆. 谭振山故事精选[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7: 160-163.
  [5] 张举文. 美国华裔散居民民俗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文化遗产, 2009, (3): 101-110.
  [6] Brunvand J. The Study of American Folklore: An Introduction [M]. 2nd edition. New York: W W Norton, 1978: 1.
  [7] Toelken B. The Dynamics of Folklore [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79: 32.
  [8] Glassie H. The Spirit of Folk Art [M]. New York: Abrams, 1989: 31.
  [9] Ting N T. A Type Index of Chinese Folktales: In the Oral Tradition and Major Words of Non-Religious ClassicalLiterature [C] // FF Communications: No 223. Helsinki: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 1978: 10.
  [10] Botkin B. A Treasury of American Folklore [M].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1944: 21-22.
  [11] Hobsbawn E J, Ranger T.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1-14.

 

  Validity and Vitality in the Transmission of Tradition

  ZHANG Juwen

  (Center for Asia Studies, Willamette University, Salem, USA 97301)

  Abstract:

  Whether it is an action in a ritual or a motif in a narrative, no element could be formed andtransformed without the geographic, economic,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contextual influences. In suchprocesses, new rites and motifs constantly revise or replace the existent elements so as to adapt to the newsocial milieu. Based on analysis of recent fieldwork on rituals and narratives, the concepts of validity andvitality in the transmission of tradition have been briefly discussed so as to make deep reflection anddiscussion on reasons of traditions’ surviving and developing or perishing after various affections.

  Key words: Ritual; Encoffinning; Tale-type; Yuelao (Match-maker); Validity of Tradition; Vitality ofTradition

  (编辑:赵肖为)

  收稿日期:2009-06-23

  作者简介:张举文(1963- ),男,山东莱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仪式、散居民民俗、民俗与认同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黄涛的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民间民俗,两岸血脉中的精神纽带
下一条: ·[赵旭东]乡村文化的釜底抽薪:高密印象
   相关链接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马盛德]仪式与舞蹈
·[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张芸朵]“热闹”:宁夏燎疳节的身体感研究
·[杨吉然]滇西地区“开财门”仪式研究·[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
·[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
·[裴新华]大宾与“先生”:仪式专家的知识融合实践·[宁祥文]开锁仪式主持者身份的建构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路转红]肃北蒙古族婚礼仪式的变迁研究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
·[林诗瑶]婚嫁仪式中的身体实践与身体意义·[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