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刘晓峰]端午在日本
  作者:刘晓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6 | 点击数:11800
 


      魏晋以降,出现了纪念屈原投水而死的说法。这种最早见于吴均《续齐谐记》的附会说法后来成了最为流行的关于端午起源的解释。这种解释也很早便传入日本。天平胜宝五年正月四日,日本博士中臣丸连张弓等就中国古代节日的起源向孝谦天皇提出了一份勘奏。关于五月五日的起源,这份勘奏解释道:

      昔楚屈原为惠王以被放湘南,遂无所返徵,则亥时而怀沙入汨罗之水而没已。其灵化而为鬼神,为天下做旱涝疫气之灾。或梦想诲曰,为天下作不祥之灾者,皆我灵气所成。欲消灾者,五月五日于罗水祭我灵者,即消灾矣。则风俗此日连楝叶之玉并茎,黏裹而投罗水之中祭之。依此而天下无灾。

      这一段话与中国古代的屈原传说比较,多少有些变形,多了屈原灵化鬼神,兴灾求祭的内容。可以说是日本版的屈原传说。传到日本的关于端午起源的另一个传说,见载于《十节记》。《十节记》是今天在中国已经佚失的中国古代岁时专书。多年以来,这本书一直被误认为是由日本人撰著的“和书”。书虽散逸,但今天在日本典籍中保留下来了有关追傩、人日、正月十五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等岁时节日相关的逸文。因为这些记载在今天传世的中国典籍中大多已经逸失缺载,所以显得弥为珍贵(此问题笔者将在《十节记新考》中详细论述)。五月五日这条记载就是其中已经逸失的一条。日本《年中行事抄》五月五日“内膳司供御节供事条”引《十节记》云:

      《十节记》曰:五月五日荃缠,昔高辛氏子乘船渡海,急逢暴雨,五月五日没海中,其灵成水神,令漂失船,或人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缠投海中。荃缠变化成五色鲠龙,海神惶隐,敢不成害,后世相传。

      这段五月五日为水神忌日的记载,不见于其他典籍,对今天研究端午节起源的学者来说很有价值。闻一多先生曾提出端午与吴越民族祭祀龙图腾的渊源有关系,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者反对的理由之一即投粽于江是为了让蛟龙害怕,所以这一行为是和祭祀龙图腾相矛盾的。有了这段逸文,我们不仅清楚了端午与龙图腾的渊源关系,为五月赛龙舟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新解释(海神惧怕五色鲠龙,不敢为害),而且为五月使用五色丝缠裹米粽等找到了一个解释。五月五日使用五色丝缠,此俗当形成颇早。吴均《续齐谐记》云:“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曲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曲曰:‘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曲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端午节并非起源于祭祀屈原,在古代岁时研究者中这已经是常识。这段话当然不外为小说家言。但“今若有惠,当以□(□为木+柬)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云云,应是有当时俗信做依据的。王嘉《拾遗记》载周昭王二十四年东瓯献二女事,亦记有“或结五色纱囊盛食……以惊蛟龙水虫,不侵此食也”这样的文字。《十节记》中的五色丝缠与《续齐谐记》的五花丝、《拾遗记》的五色纱囊明显是有内在联系的。而蛟龙何以畏惧五色丝,带五色丝食粽,何以得免蛟龙之患,并没有明确的解释。有了“五色荃缠变化成五色鲠龙”做依据,问题就容易搞清楚了。盖古人有同类不相侵害的观念,既然五色丝缠会变化成五色鲠龙,佩戴五色丝缠,当然有免除蛟龙之患的作用。这和古吴越水边之民,多有纹身以避蛟龙所害是一个道理。

      顺便提及一下,五月食以五色丝缠裹的粽子,这一习俗也很早便传到了古代日本。《师光年中行事》引《宇多天皇御记》云∶“宽平二年(890)二月卅日丙午,仰善(即膳——引者)曰,正月十五日七种粥,三月三日桃花饼,五月五日五色粽……俗间行来,以为岁事,自今以后,每色弁调宜供奉之。”从“俗间行来,以为岁事”这八字里,可推知五月五日食五色粽在当时已经颇为普遍。

      前面说过,端午使用菖蒲的习俗后来在日本民间广为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做法上逐渐演变为在自己的家门口插上辟邪用的菖蒲枝。日语中菖蒲的发音和“尚武”的发音相同,加上古代日本传统的射礼、走马也大多在这一天举行。盘马弯弓在古代日本当然又是男儿的事情。伴随武士社会的出现,天长日久,端午节就演化成了男儿节。至于挂鲤鱼旗的习俗,最早是出现在室町时代(1336-1573)的武士之家,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7年)中期,在一般民众中间也开始流行,但这已经是很后来的事情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刘晓峰空间 2009-04-25 08:15:3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叶春生]端午节庆的国际语境
下一条: ·[陈连山]端午辟邪的涵义
   相关链接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