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李稚田]关于英雄叙事:在视像文本中的考察
  作者:李稚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1 | 点击数:10405
 

到了现代社会,普通人不再会成为神,但是可以成为英雄。关于这个普通人称为英雄的故事也要遵循古来就有的英雄叙事模式。《小兵张嘎》(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崔嵬、欧阳红缨导演)讲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童张嘎由普通孩子成长为抗日小英雄的经历,也属于英雄叙事。故事开始就是嘎子从淀里摸出一条大鲤鱼的情景,既交待了嘎子的生长环境——白洋淀边,也表现了嘎子游泳、摸鱼本领的高强。而接下来的奶奶牺牲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诞生”——嘎子不再是奶奶呵护下的无忧无虑的孩子,而要开始面对生活强加给他的苦难与抗争。他能不能成为英雄?编剧和导演铺排了嘎子一系列的行动以验证他的英雄身份:他想夺化装成汉奸的游击队侦察员罗金宝的枪;他勇敢地活捉了胖翻译官;他因损害群众利益被关禁闭而懂得了自己与百姓的关系;他被敌人俘虏坚强不屈,同时机智地放火帮助游击队最终消灭了敌人。影片结束处,区队长代表部队奖赏嘎子在战斗中的功劳,把他梦寐以求的一支真正的小手枪发给了他——在这里,枪是英雄的象征,得到了枪也就得到了英雄身份的承认。而视像文本的阅读者观众,也因为英雄模式的叙述接受了嘎子的英雄形象。

2002年底的另外一部影片,虽然冠名为《英雄》,编导也一心想把他们锁定的真正主人公秦王嬴政塑造成为英雄。尽管导演为此片下了很大的制作功夫,制片人与发行人也用尽了心力来开发市场,《英雄》在经济上取得了不俗的战果,但在广大观众眼中,秦王嬴政的英雄形象根本就没有认可。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编导选错了叙事模式——他采用了奥逊·威尔斯、黑泽明在《公民凯恩》、《罗生门》中使用的认知叙事模式:一个人(凯恩)或一件事情(有人被杀)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怎样被认知的。《英雄》中无名、残剑、飞雪、长空等几位武艺高强的刺客,被导演派成为认知秦王的功能角色,后几位武侠认定嬴政为天下的祸害之源,认定无名是去除祸首的不二人选,甚至交出了自己的性命以便能让无名接近秦王。而结果于叙事结束处陡然逆转,无名听了秦王嬴政的阐述,立时迷雾退去,认定嬴政才是真正以天下幸福为己任的大英雄。试问,我们可以不去理睬历史的真相以及历史判定何为英雄的标准,仅从叙事而言,秦王的英雄本质仅仅是无名的认知结论,而绝不是广大视像观众的认知结论——因为视像的编码者压根就没有去交待嬴政的英雄诞生英雄验证英雄建功的相关信息。没有遵循英雄模式的叙事规律,所谓的英雄就只能是视像文本编码者自己的,最多只是文本中无名们几个人的,视像的受众只能拍拍屁股离去,伴随着嘲笑的声音一哄而散。

英雄模式的视像文本在数量与品种上都有很多,限于本文的篇幅不再一一列举。本文提出叙事模式问题,而且首先把它运用在视像文本的分析之中,其目的是要引起对叙事研究的注意。叙事研究最早产生在民间文化研究中的故事学领域,然后渐渐被引入文学领域,但在视像文本的研究中还是一个空白。既然是规律,它就应该具备普遍应用的价值。本文率先以英雄叙事为例,并计划就此问题不断展开深入的探究。

总之,模式不是主观或先验地建构的,它来自人类历史,而且依然保存在现实的生活之中。如果我们关注模式,按照模式来编织我们的文本,作者和读者、影视编导与影视观众就天然地登上了同一条船。作者、编导的编织是合理的,读者、观众因为心中本来就暗藏着这个模式,他们就必然对由该模式的骨架发展出来的故事表示认同与接受。模式又是同时承载历史(社会)、现实(创作)的船。古人的英雄故事即如摩西、张嘎的生活原型遵循这个模式走向英雄,后人如西席·地密尔、徐光耀、崔嵬以及与一般如我等的作家编导也必然要在这个模式的基础上才能建构出《红岩》、《红旗谱》、《首席执行官》等等的文字或影像文本来。

其次,模式是约数,基本模式是最大公约数;模式可以是有限的,文本则能够通过对模式的丰富、复杂、叠加、缠绕、回环而变得异常丰富。它也可以与其他模式组成复合模式:比如英雄——爱情模式、成长——英雄模式、寻找——英雄模式、复仇——英雄模式等等,各种复合模式也都有丰富的文本标本可供解读。如果我们再予一些特别的限定,便可以编织成功千姿百态的英雄故事。对待模式,即使属于后现代与解构的态度,也必然是在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拆解、撕裂、扭曲、倒转。所以对模式无论是正加工还是负加工,都未曾离开模式。文本的编织者必须认识模式、理解模式、重视模式、使用模式。

在因篇幅必须结束本文的时候,还有两条意见要阐述一下:一是模式对叙事的重要意义,特别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电影电视事业的时候,模式看似简单,但它却决定着视像文本的基本结构以及素材的选择、安排。在寻找英雄模式范例时,虽然搜检到大量主旋律电影都含有英雄模式的因素,但大多都未能达到《十诫》那样史诗性的水平。我们的编导或是过于拘泥来自生活原态的素材,或是不知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编织成为英雄文本。英雄模式如此丰富常见,但它的品种与特征,对我们还是一个空白性的课题。影视创作常常缺乏对有意义的形式的关注,是我们的作品文本苍白无力的一点重要原因。

其二,本文限于篇幅,无法对另外一些模式如成长寻找复仇考验模式展开讨论,虽然本文对英雄模式有所论述,对它的复杂化及变形也没有进入讨论,更没有对发展模式的(导演电影)、颠覆模式的(先锋电影)、破坏模式的(后现代电影)的模式进行研究,此外更有电视文本常用的说明模式及议论模式等等,这些只能待下一篇文章再报效给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了。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江风]汉画的民俗文化价值与观念基础
下一条: ·[何红一]中国南方民间剪纸与民间文化
   相关链接
·[冉勇]母题学视域下赫哲族与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的比较研究·[高岛叶子]日本传统故事与阿伊努英雄叙事诗中英雄的诞生条件
·[尹虎彬]数字时代的史诗与英雄叙事·[陶立璠]中国少数民族的英雄叙事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