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族志/民俗志

[赵丙祥]多村落的民俗学调查
  作者:赵丙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8-22 | 点击数:10471
 
如果拿来比较门头沟卷”——当然在这里没有优劣比较的意思——就觉得我们可能相对缺乏历史学的关怀,即事件上的流变,而历史关怀本应该是我们民俗学的强项。空间上的变化,也许可以看作异文,当然我不喜欢这个词,异文就意味着有一个原始的文本,后来演变成不同的异文。
从这里出发我又想到另外两本书,一本是诺贝特·埃利亚斯的《文明的进程》,另一本是葛兰言的《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其实这两本书的研究大同小异,但是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埃利亚斯主要讲的是一个从宫廷发明的如何流布到整个社会,变成全社会通用的,而葛兰言正好相反,他研究的是上古时候男女交往对歌的习俗后来如何变成宫廷的礼。实际上他们都是拿时间做文章,埃利亚斯没有一上来就大谈社会结构之类的大话题,他只是谈日常生活中很琐碎的事情,比方说吐痰、擤鼻涕、手帕怎么发明的,然后通过这些东西来谈社会结构的变迁,这些恰好在我们民俗学家的描写中被忽略掉了。我们应该学会在历史中来描述民俗的演变,单纯描述一种民俗怎样一步步演变过来,容易,但在历史中描述这种演变背后的东西,其实不容易。
另一个感受是从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中产生的,我们在读的时候往往会对他有一个批评,他是要找一个通则,这个观点留待讨论。但是有一点我们往往会忘记,他的《神话学》是建立在很扎实的民族志基础上的,其中第一卷就提出了民族志的问题,他的《神话学》是要干什么呢?比方说不同族群之间的神话是如何转化的,这里就涉及到不同空间之间关系的问题。
刚才举的几本书,能够给我们的村落民俗志带来某些启发。我想用格尔兹的一句话我们在村落中研究,但我们不研究村落来结尾,这就是在提到民族志、民俗志描写时我的一点想法,在做研究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反思一下,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村落里是否合适?现在村落民俗志在民俗学里是一个很强的甚至成为主流的东西,我一点不反对村落民俗志,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想通一些问题。
 
 
本文原载于《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庄孔韶]从人类学的田野关注谈起
下一条: ·[杨念群]在地化研究与中国社会史发展的前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