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神话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梦”
——两岸民俗学家对话
  作者:王孝廉 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3-12 | 点击数:10156
 

  快节奏的生活十分需要对神话的感受

  问:民俗学是一门现代学,那么从现代学的角度出发,我们该如何竖立神话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及意义?

  王孝廉:举个例子,李白的《静夜思》和李叔同的《送别》等一些大家常见的诗歌意象,如床前、长亭的内涵是什么?我认为床、月亮这类意象是与神话有着密切相关的叙事展演。通过前面的分析,我想说,一直以来文人对神话意象具有固化的作用,但我们对它的解读不应该固化,甚至可以说神话所信仰的对象是无形的,而被艺术化之后的神话意象变得十分具体,进而信仰的力量就被削弱了,我们无法通过诗歌的意境进入神话的境界,就表明我们没有读懂诗。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十分需要对诗意的领悟和对神话的感受。理性中,你不会认为月亮中有嫦娥有桂树,但是神话中有,有些东西是不能共享和落实的。神话需要个人的体会,不能化为有形的东西。神话对希腊是社会意义,在北欧就是法律意义。日本的神话就是他们的政治。那么在中国,神话是什么?神话跟你有什么关系?我研究过很多少数民族,他们没有“文化(话语权)”,但他们有历史,譬如哈尼族,他们的工具、衣服都是他们的历史,神话是他们的生活,但是对我来讲没有用,这就像读诗一样,需要去读,而不是被消费掉。

  田兆元:过去有一种普遍的说法,神话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会逐渐消失。现在看来,这是简单的机械唯物质论的看法。它忽视了神话是一种社会理想,是引导社会前进的东西。因为人类是在不断探索前进的,所以神话是永恒的存在,是与人类相伴随的理想之花。因此,神话建构认同,建构区域文化共同体,甚至民族国家,是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主张民俗学家是文化的研究者,同时是文化的建构者,两种身份是统一的。因此,我的神话研究是充满情感的,是在探索那些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要让这些神话成为民族的精神资源,获得认同感,增强自豪感和神圣感。在这样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神话研究应该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东西,使之对于祖先的文化创造充满敬畏,传承那些古老的充满雄浑之气的民族精神,让我们的社会成员挺直腰杆,坦荡做人。(整理:苏长鸿,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硕士)(1401期 第5版)

  (本文刊于《社会科学报》2014年3月6日第5版“学术探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传统文化不能转基因
下一条: ·哈佛大学东亚系伊维德教授访问记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