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举行
  作者:记者 杨倩   摄影/图:杨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5-24 | 点击数:6457
 

  二是突出生产性保护,搭建商品交易平台。本届非遗节博览会首次引入“全国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保护成果展”,更加凸显“生产性保护”这一主题,国内在非遗生产性保护领域取得突出成效的60多家企业或单位将集体参展,通过活态展示和现场销售,全方位呈现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成功经验,涉及项目包括北京景泰蓝制作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苏绣、青田石雕、宣纸徽墨制作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钧窑烧制技艺、唐卡绘制等。“四川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保护成果展”和“成都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成果展”两个专题展览则重点展现四川、成都在探索非遗生产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此外,本届非遗节积极搭建市场平台,在博览会中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精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创意产品展销”、“中国工艺品艺术博览会”等三个以非遗商品销售为主的专题展,旨在探索运用市场手段,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模式。与此同时,生产性保护展览、非遗商品销售也是各主题分会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创新办节手段,引导民众参与。非遗节不仅仅是政府之间的高层对话或是专家学者的精英聚会,更是“文化的盛会,民众的节日”。在活动内容上,本届非遗节延续了前几届深受群众欢迎的非遗博览会、梅花奖大赛等活动,还增加了既有非遗特色、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书法篆刻艺术大展等全新内容,并设置了七个分会场,绝大多数都是公益活动,使全域成都、城乡群众都能感受非遗的魅力。在方式手段上,注重现场的互动性和百姓的参与性,更加强调原生态的呈现、个性化的布展和高科技的运用,使非遗节中西结合、动静结合、老少皆宜,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比如,在非遗博览园,除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展示、展览,还有直接面向公众的展销,园区内还专门设有2个舞台,每天轮番上演精彩的非遗表演,同时还有传统美食区等功能完善的配套服务。比如在对地方非遗项目的展示上,本届非遗节改变思路,放弃了过去那种以整体展现和图片表现为主的方式,而是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精心布展,立体、深度呈现非遗项目的魅力,同时对观众的吸引力也将大大增加。(来源:文化报网站)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网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在多重语境中保护中国文化遗产
下一条: ·“中国民间文化周”聚焦美国德州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