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刘魁立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作者:强国论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4-08 | 点击数:11732
 

  寻求新的形式,让老百姓对节日产生更多的认同感

  [网友看热闹不怕事大]:喜欢西方节日的人不少,但是调查显示即便是这些喜欢的人,也并不了解西方节日文化?这算不算“崇洋”、盲目跟风呢?嘉宾怎么看。

  【刘魁立】:跟风我倒觉得是跟风,但是不一定是“崇洋”。在这些人当中,他们同样的也有一颗中国心嘛,所以我不觉得他们就是由于用这样一个节日来表示自己的“崇洋”。实际上,这些人很关注时尚,很追求新奇,在这个时候,我觉得他并非是一定有那样一种心理,说外国的一切都好,大概不是这样。比如现在有的人去吃麦当劳,并不是因为这是外国的,所以我喜欢它,而是因为这里有许多的方便,它的设备、标准化等等诸如此类的,另外味道的新奇。假定我们同样能够创造出来这样一些,大家同样会喜欢。所以一定要说这些人有“崇洋”的表现,我自己不这么看。

  [网友气泡红酒]: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人选择在传统节日时与家人团聚,而探亲访友和参加节庆活动的比例逐渐下降,为何?

  【刘魁立】:在社会生活当中,比如我们从事的职业,我们劳动方式的变化、劳动环境的变化,职业性质的变化,已经使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比如过去在农村里面,虽然是和村子住在一起,但是当我们个体劳动,也很难天天去走亲访友,所以在农闲的时间,当然会有非常多的时间探亲访友,就显得这个时候比较频繁。可是到了城市里面,设想一下,我有三个朋友,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一个在城南,我自己在城北,当然现在偶尔可能通一个电话,如果把过去的走亲访友看作现在的打一个电话或者发一个短信的话,我们现在探亲访友的机会要比过去多得多了。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方式中间,生活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问题需要重新来看。我自己感觉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间,对于节日体系来说,当然是一种挑战,尽管现在我们大家一再提倡“要保护自己的传统节日,要过好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由于上下有这样一种一致的共同的认识,我想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同时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危机,我们把它说得稍微淡一点,这是一种挑战。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挑战,因为现在已经很难再继续用过去的方式过了,现在条件有非常多的变化,有非常多新的条件,使得过去的那种过法不行了。第二,我们对于过去的许多观念性的东西,也逐渐丧失了。比如说我们在信仰方面有了一些变化,比如说在祭祖的过程中间,比如说迎神的活动会越来越淡,比如过去在门上要贴挂签,贴对联,现在我们连对联都无法贴,过去腊月二十三的时候要祭灶,我们现在使用微波炉的时候,使用电磁炉的时候,上哪里去贴这个灶王爷呢?所以这样一些观念都逐渐逐渐淡了,条件也变了,所以我觉得,实际上是面临着一个挑战,我们一定要寻求一些新的方式,创造老百姓会共同来建设这个节日的新的形式、新的过法,同样让它发挥那种认同的作用。

  [网友小萝卜头]:我们不能数典忘宗,不能忘掉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其中也有许多精彩的文化内容。它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决不可低估 。

  个人建议:1、重视传统节日应从政府做起。政府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上应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3、年轻人应重新去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 。

  【刘魁立】:我觉得这个年轻的朋友所说的太对了,当然他说到的,我们应该挖掘它深厚的文化内涵,应该特别关注他,应该对它有更多的保护。我觉得特别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重视自己,我们真的要特别体会这些节日的丰富性,那种历史的悠远,那种文化内涵的厚重,我觉得这个特别特别重要。比如说在我们的任何节日里,从内涵来说,不仅有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来说有切身之痛的,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比如刚才说的,我们在这里会受到非常深厚的道德修养,会有这种成效,我们同时也会有敬畏天地,保护自然,我们要和自己的祖先的优良传统有密切的关联,而且要继承这种传统,我们能够很好地创造社会的和谐,这些非常重要的内容之外,我们还有非常好的一些象征,比如在什么时候穿什么、吃什么,那些所谓的象征物,比如说什么颜色、什么花,有哪些特别的食品,所有的这些,在我们的节日体系当中都特别丰富,特别完美,让我们自己感觉到做一个中国人真是特别的幸福。所以我觉得,要深深地挖掘这些内涵,很好地把这些表现形式通过我们自己的关注加以体现,我觉得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当然,比如说无论是学术界,无论是政府部门,无论是各种媒体,都应该特别关注,而且我认为,媒体在这里会起到一个非常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他们不仅会引导舆论,会防止那些不应该有的错误的观点在我们节日的理解当中发生什么影响,另外作用还在于会引导商家,而商家的鼓吹,实际上在我们整个节日保护当中是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他们的任何举动都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生活有影响。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所谓圣诞节,圣诞节与其说是在我们心目中会有什么重要的地位,还不如说是这些商家在他们的宣传品里面,在他们的商业营销策略方面所起的作用大,他们实际上是把西方的这些东西通过这样一些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方式推销出去之后,主要还是扩大他们自己的盈利,把它看成一种卖点,在这样一些地方,我们的舆论也好,我们的商家也好,我们所有的上上下下,从政府到每一个过年过节的人,也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都应该有一个强烈的意识,我们要过好我们自己的节日,要使我们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兴趣,更加甜美幸福。

  【刘魁立】:非常非常感谢人民网给我这样一次机会,能够和大家聊节日问题,我希望节日能够成为我们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核心内容。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2013年04月02日17:3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歌谣》周刊创刊九十周年纪念专辑
下一条: ·[刘珩]民族志·小说·社会诗学: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迈克尔·赫兹菲尔德访谈录
   相关链接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刘魁立文集》(八卷本)新书发布会 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隆重召开·[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刘魁立]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 20周年·[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刘魁立先生讲授“民间叙事的形态研究”·[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刘魁立]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