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致意,以青春的方式面对传统
——解放周末·文化遗产日特刊
  作者:记者 刘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08 | 点击数:10960
 

左图:蛋雕艺人陈洪根向大学生现场授艺 右图:非遗学社的学生在学习汉绣 

 

  “小姑娘,现实一点吧,好好念书,将来找个正经工作,不要搞这个了!”

  “爷爷,我来啦!”听到这一声唤,蛋雕艺人陈洪根知道,他的“小徒弟”刘慧又来了。

  那是2009年10月6日,“长江非遗学社”的同学们与荆州市8位传统手工艺人齐聚一堂。剪纸、蛋雕、青铜器、汉绣、纸烙画……各怀绝技的老艺人令同学们啧啧惊叹。8名大学生当场与他们一对一结对,并举行了简单的拜师仪式。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从那以后,每逢周末,刘慧都去陈洪根家“报到”,风雨无阻。

  老先生很快发现,这个徒弟不简单。她一边跟着师傅学习基本技法,一边揣摩蛋雕的工艺特点,稍有空闲,还拉着师傅问这问那,把师傅的创作理念整理成文,将他的作品一一归类。

  传授蛋雕这门手艺,陈老先生从来没有掖着藏着。他对刘慧说:“在生活境遇不差的情况下,年轻人完全可以学一点,练这门手艺能陶冶情趣,做得好做得漂亮自己看着也高兴,还能感染身边的人,多好!”

  虽然年近七旬,老先生依然善于学习新事物,他从剪纸、纸烙画等工艺手法中汲取养分,从报纸、电视节目上寻找灵感,还自己研制了一种“多色彩鹅蛋壳”,大大延长了普通蛋壳的保存期。

  与刘慧相比,土家族姑娘谭柳王魁的拜师之路,一开始并不顺利。

  谭柳王魁的师傅王华林,从事的是纸烙画创作。纸烙画被称为“火与纸的缠绵”,有勾、点、皴、染、烟熏、火烤等技法。艺人不但要有深厚绘画的功底,还必须要有高超的烙烫技巧,稍有不慎,作品就毁了。

  生性固执的王华林最初并不接受谭柳王魁,在他看来,大学生这种拜师学艺,不过是图个形式、走个过场罢了。他毫不客气地甩出一句:“小姑娘,现实一点吧,好好念书,将来找个正经工作,不要搞这个了!”

  谭柳王魁没泄气。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来“打酱油”的,她一有空就去王老师家,软磨硬泡。王华林起先并不搭理,后来也默许她在一旁看自己工作。

  真正让王华林刮目相看的,是谭柳王魁的第一件 “作品”。

  那天,王华林顺手拿了一本杂志,随便指了上面的一幅图说:“你在鸡蛋壳上刻一个试试吧!”那是一朵含苞待放的郁金香。

  谭柳王魁立即动手,先用铅笔在蛋壳上描出轮廓,再用刻刀一下一下地刻。线条、明暗,还能大致应付,最要命的是整个雕刻过程都要十分小心控制好力度,否则蛋壳薄脆,一不小心就碎了。

  一朵花雕完,三个多小时过去了。造型虽略显粗拙,鸡蛋壳却没有碎。

  王华林收徒弟有个规矩,先要求徒弟雕一个鸡蛋,多数人会因为掌握不好力度而把蛋壳弄碎。如果连雕鸡蛋壳的力道都掌控不好,又如何用185℃~200℃高温的烙铁在纸上作画?

  可眼前这个看上去活泼好动的小姑娘,竟通过了这第一道“关卡”,苛刻如他,也忍不住软下心来。

  这个徒弟,他收下了。

  后来,谭柳王魁才知道,王华林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在“文革”中被打倒,下放到“五七干校”。王华林所在的工厂效益不好,家庭经济相当拮据。这些年,他和妻子双双下岗,有时购买创作材料的钱还要靠妻子给别人打零工供给。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里,王华林从未放弃过蛋雕创作。

  “我对生活的要求不高,有吃有穿就行。就算你有很多钱,一天也只能吃一天的饭,不能把十天的饭吃完。”师傅的话,触动了谭柳王魁。

  对纸烙画,王华林也有他的忧虑:“搞这行挣不了大钱,现在除了我们这些退休的老人,没有多少人愿意做。我还是希望能找到人传承我的手艺。”

  这些,都被写入了谭柳王魁的调查日志。

  一年后,年轻人交出了一份“荆州杰出民间工艺传承人调查报告”,涵盖了各种工艺的发展现状、民间传承人的生存状态,还提出了有关“非遗”传承与保护的一些思考。

  报告与其说是用笔墨写就的,不如说是用足迹。

  原计划为期一年的调查,实际上一直持续到了这批学生大学毕业。直到今天,很多人依然跟这些老艺人保持着联络。

  这种情感,早已超越了师徒。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2012-06-0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温州大学:民俗学文献与温州地域特色文化数据库开通使用
下一条: ·多所高校参与 中国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工程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