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乌丙安]比较民俗学的新课题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31 | 点击数:12756
 

  比如,比较民俗学对世界范围种植稻米的生产习俗和大米食俗进行了研究。这是经济民俗学中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在比较过程中,人们注意到在水田的灌溉,育秧、耕作、经营管理等过程中,以及种稻信仰仪式、种稻的神话、传说和插秧歌谣、米食制作的种类、样式和方法等方面,无论在南印度、缅甸、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还是在日本、朝鲜和中国各地,都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形式。以关于稻米起源的信仰观念来说,大体上表现出三种类型。1.天或天神降稻穗或米给人间;2.神鸟或灵兽送来或盗来稻穗;3.神奇的岩洞里流出稻米。第一种类型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印尼、泰国较为普遍;第二种类型在日本、朝鲜、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及台湾较为多见;第三种类型主要出自中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四川一带和朝鲜庆尚南、北道和平安南道等地域。这几种观念都显示出对稻米的神圣崇拜和原始信仰。又如,关于祈禳稻谷丰产的习俗,在比较研究中也展现出各民族人民不同的精神面貌。象稻穗扬花季节,有一种习俗严忌在稻田附近做洗衣等有声响的劳作,以防“惊吓”了稻花受粉;又有一种习俗是在此季节故意到稻田边讲说一些关于男女交合的秽言,以此“诱惑”稻花多受粉。这些旧俗,几乎在种稻各国、各民族的传统种稻区(我国北方新稻区不在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们只有在比较研究中才能找到这种意识产生的基础和原因,从而了解种稻民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状况。比较民俗学对各民族秧歌的研究,则为认识种稻生产活动及稻农思想感情和艺术情趣,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比较民俗学对社会习俗的比较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果。民俗学者从一些民族古文献中发现了大量追忆远古兄妹配婚的记载,同时又从土著民族地区,如北美印第安人部落,中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东南亚、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山寨等地,调查了大量有关兄妹成婚的口头传说及近缘婚例,从中探索了人类血缘家族制度发展阶段的婚姻制度,科学地认识了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艰难历程。

  比较民俗学还从民族文化交流的角度显现了它的科学功能。比如,印度与我国、我国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印度的佛教在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与中国原有习俗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民俗。中国佛教又经过朝鲜半岛的古百济国于公元6世纪传入日本,又影响了日本的民俗。中国唐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再度形成了与日本、印度的密切交往关系。因此,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习俗有不少相近之处。就以人在一生中的“通过仪礼”来说,印度、日本和我国多有相近相应之处。“通过仪礼”这个民俗词汇,本来就是从佛教术语Rites de Passage移用过来的。通过仪礼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及其间的过渡礼。我国初生儿诞生礼,包括过渡礼满月、周岁,大约有29种习俗程序,其中测定前生与预卜未来的旧习俗,正是受佛教影响的轮回观念。在旧时代,我国的父母亲常常根据幼儿期熟睡时面作笑容测定新生儿对“前生”的追忆;在日本,常由母亲根据婴儿偶然发出的呼声判定“前生”,如呼“哞哞”声,便以为是“牛转世”。在我国和日本都有让幼儿“抓卜”未来的习俗。在我国俗称“抓周”,即在幼儿一周岁时,在幼儿面前摆放小刀、剑、笔、墨,任其抓取,以卜幼儿“前生命定”的前途和职业。在日本,这种仪式多在婴儿期举行,男孩面前多放笔墨纸砚,女孩面前多放纺织用具。再如葬礼,我国和日本民间都有在死者停尸时供饭的旧俗,用以表示让死者灵魂享用后出发上路,这是受佛教轮回转世观念影响形成的丧俗。日本多少世纪盛行的成年礼,则与我国古代的冠礼、现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成年礼有许多相似点。此外,我国和印度、日本在礼仪习俗中对“3”、“5”、“7”、“9”等神秘数字的信仰,对“12属相”的俗信,对红、黄、蓝、白、黑等色彩的崇拜,也都有类比的意义。

  比较民俗学的研究,在早期较长时间里,大多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民俗的相似、相近或相同点,这对于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同步现象或交流影响无疑是极有价值的;但是,对彼此的相异点和特殊性却有些被忽视。随着现代民俗学的发展,比较研究已经开始重视同异两方面的考察,这对于探究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特性,便更具有意义了。如亲族称谓这种社会习俗,是全世界各民族都有的习俗惯制。对全世界亲族称谓加以比较后,我们可以发现,通行的亲族称谓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类分称谓法,另一种是叙述称谓法。欧美各国和日本用类分法。他们对父母双方的同辈兄弟及姊妹的丈夫都采用统一称谓,如英语的uncle、法语的oncle、俄语的дядя,相当于汉语的伯、叔、舅、姑父、姨父。他们对父母双方的同辈姊妹及兄弟的配偶,也都采用统一称谓,如英语的aunt、法语的tante、俄语的тётя,相当于汉语的姑、姨、伯母、婶母、舅母。我国以汉族为代表的亲族称谓则采用了具体的叙述方法,这种严格的称谓标记,正是强调父系血缘关系的“九族制”亲族习俗的反映。我国的汉族称谓法把血缘关系的直系、旁系,亲疏远近划分到个别化程度,在长期封建时代里,正是为了保持家族世系血缘关系的纯度和私有财产继承的可靠性。这种封建家族制派生出来的称谓,只有在大量的比较研究中才显得十分突出。这给研究我国社会习俗的独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民俗的交流和传播,越来越成为比较民俗学的着眼点。显然这种比较研究对国际民间友好往来和民族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比较民俗学对民俗特性的比较研究,也有助于我们辨别哪些是本民族独具的良俗,哪些是本民族特有的恶习陋俗,哪些是外民族传播来的习俗,这对移风易俗,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很大实际作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

上一条: ·[万建中]民俗志写作的缺陷与应有的追求
下一条: ·[吕微]从翻译看学术研究中的主体间关系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周丹]从汤姆斯到Folklore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