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陈志勤]近20年来日本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以有关中国的研究为主
  作者:陈志勤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4 | 点击数:19299
 

  福田晃氏在传承文学研究会出版的《讲座·日本的传承文学》第1卷《什么是传承文学》中指出,传承的概念来自于柳田国男氏的《民间传承论》,传承文学的“文学”是口头的言语传承的意思,可以用口承表现和口承文艺来表示,是属于言语艺术范围的,这对以研究不依赖文字传承的文化学为宗旨的民俗学来说是当然的称呼,但对于从口头表现的“传承”和文字表现的“文学”的交叉来确立日本文学成立的文学研究者,有必要对传承文学的词义进行重新定义。因此,为了确立其文学的意义以区别口承文艺,福田晃氏认为由文字语言创造的文学其底层栖息着口头的言语表现,应该把渗透在“文字的表现”底层的口头传承用传承文学一词作为其总称。[9] 所以,可以说在文学领域的研究中,相对于民俗学研究上的口承文艺,一般主张以传承文学作为综合词来使用。这里的传承文学,除了具有口头的民间传承的意义外,还超越口承具有和文字的文学有密切关系的意义。

  传承文学研究会从1996年开始出版到2006年完成的10卷一套的《讲座·日本的传承文学》,以及2003年出版的作为其补充的《传承文化的展望——日本的民俗·古典·艺能》,是自1961年学会成立以来40余年成果的积累。由此,也可以说传承文学研究会在国文学界被承认具有市民权。10卷《讲座·日本的传承文学》由以下内容组成:

  第1卷 传承文学是什么第2卷 韵文文学(歌)的世界第3卷 散文文学(故事)的世界第4卷 散文文学(说话)的世界第5卷 宗教传承的世界第6卷 艺能传承的世界第7卷 在地传承的世界(东日本)第8卷 在地传承的世界(西日本)第9卷 口头传承的世界(唱词、歌谣、谚语)第10卷 口头传承的世界(说词、故事、说话)在2003年出版的第10卷的后记中,福田晃氏最后提出了传承文学学(传承文学研究)的研究方向,传承文学学是“在日本文学中发现其传承的理论,以此跨越以个人的创造性为主体的近代文学观的学问”,并说这个传承理论是“从传承的非文学到创造的文学,进一步的包含民俗、思想、艺能等在内的都要被探究的内容”。[10]

  从以上几个学术名词的使用以及一些学会的研究动向中可以看出,日本民俗学和日本民间文学既具有错综复杂的渊源关系,也具有研究方向上的根本区别。和中国民俗学发展初期以民间文学的研究为主的历史有所不同,日本民俗学一直是把口头传承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而展开的,就如同历史学以历史文献为基础开展研究一样。民间文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资料,更多的是有关生产、生活的口头传承。而对民间文学的纯文学性的研究,是在日本文学研究领域中进行的,也和中国的情况一样有一个确立其地位的过程。

  日本民俗学把自己的研究领域定位于广义的历史学科中,认为是和狭义的历史学(历史文献为对象)、考古学(考古资料为对象)并立,以民俗资料为对象来研究日本人民的生活文化变迁史的一门学问。1980年代以后,日本民俗学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有一个巨大的改变,一直以来以探究日本的基层文化为目的,以追溯民俗事象的历史源流的历史还原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本质主义的研究方法),被新一代的民俗学家认为是过时的东西,而如建构主义等新的研究分析方法正在被逐渐应用,民俗研究也不仅仅是研究过去时代的东西,和现在、将来的关系等问题也得到一定的重视,总之,日本民俗学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各方面进行摸索的阶段。

  仅从研究资料这一侧面来说,日本民俗学的民俗资料收集已经达到顶峰。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由于作为收集场所和研究对象的村落不断萎缩,传承人群的缩小,所以就需要有更深入地探讨和新的发现。以新的视角重新分析这些民俗资料也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比如说在揭示人和自然关系上的有关自然·环境的民俗研究等,或者在地方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开发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民俗资料也是一个正在兴起的途径。文学性的日本民间文学的研究也可以看成是日本民俗学口头传承收集硕大成果带来的副产品,比如上面提到的传承文学研究会的研究,因为大量的口承形式已经成为文字的形式,所以它的文献的文学性研究进一步得到了进展,并得以在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都在议论口头传承的形式面临危机,但因为前人的成果积累和新的研究视角,都将会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二、日本的中国神话研究和资料

  日本的中国神话传说研究是从1943年初石城彦氏开始的。依赖于中国古典文献进行研究的时代,在日本神话学界长期把中国(特别是汉族)看成是没有神话或者失去神话的国家,认为中国是神话的不毛之地。即使是最近发表的有关中国神话研究的论文,在其前提也需要先把这个定论进行一番回顾。对应于日本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独特的明确的神话体系,中国的神话也被认为是片段的无体系的,枯燥的没有故事性的,使日本学者在中国浩瀚的古典文献中感到茫然和失望。白川静氏指出中国的神话在形式和体系上,既不属于日本神话体系也不属于欧洲神话体系,是彼此孤立的非体系的,属于对立于东西这两个世界的第三世界。[11]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施爱东]2006年传说故事研究概述
下一条: ·[吴真]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
   相关链接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
·[毛巧晖]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菅丰]民俗学的悲剧:学院派民俗学的世界史纵览·[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的vernacular研究·[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