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乌丙安]唤醒记忆:略说中秋节民俗的原形态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0 | 点击数:7000
 

  中秋玩月:

        这是中秋赏月习俗的扩大延伸。在人们集中闹市赏月的同时,历代平头百姓组织起来的民间百戏社火活动,到处进行演出。据明清两代的笔记小说多处记载,中秋夜,街衢平坝、堤岸旷场,几乎都有人众联袂踏歌,舞龙灯、点塔灯等,通宵达旦。北京的中秋玩月还有多采多姿的“兔儿爷”泥塑做玩物,对北方中秋节习俗有广泛的影响。

  中秋月饼:

  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食品或节日馈赠礼品。月饼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有的传闻说:是唐高祖李渊或太宗李世民在中秋节用吐蕃商人进献的圆饼犒劳戍边得胜的将士,就是月饼的原型;但是事实上直到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和吴自牧《梦粱录》上才出现了“月饼”一词。明清两朝的月饼就已经是包着各种各样甜、咸、荤、素等酥馅的圆形饼状了。以后在制作上发展出提浆月饼、酥皮月饼、硬皮月饼三种,又发展出苏式、广式、潮式、京式、滇式等各地不同风味的月饼。外观的造型都以象征团圆为基准,一律采用圆形模具定型,月饼的表面一律采用和嫦娥奔月有关的传说图样或文字,或有嫦娥的仙女模样,或有广寒宫桂树仙境,或有玉兔站立捣药的形态,以及福、禄、寿、禧、财等吉祥图案或文字,都和中秋节特有的遗俗紧密相连。节日来临前亲友互相馈赠月饼以示祝贺幸福团圆之意。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一宗重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共有汉、壮、满、蒙、回、彝、侗、黎、白、畲、京、羌、哈尼、布依、朝鲜、锡伯、赫哲、土家、纳西、拉祜、裕固、傈僳、仡佬、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26个民族约12亿5千万城乡人民以各自不完全相同的方式欢度这个团圆节日。广西壮族的许多地方有中秋举办灯会的古老习俗,节前各家制作各种动物造型的彩灯,中秋夜人人手持明灯走街串寨,月光下灯火闪耀,把中秋夜装点得分外灿烂。朝鲜族在中秋之夜围在事先用木杆和松枝搭好的“望月架”下,推选出几位老年人抢先攀登到架上,以最先看到初升月亮的人为福运最佳;随后点燃架上的松枝,大家在高高的旺火堆周围,鼓乐齐鸣,跳起欢乐的农乐舞,直至深夜。仡佬族的中秋节是隆重祭祀祖先的好日子,全寨分享牛肉宴,并把一颗牛心奉献给祖先神灵。许多民族都在中秋佳节展示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游乐活动,喜庆亲族的团圆,凝聚民族的情缘。

  如今,欣逢盛世,全世界的中华儿女都应该唤醒民族文化传统的记忆,努力把中秋佳节过得好上加好,努力把中国的团圆节——中秋节的宝贵遗产推荐到全世界,使它逐渐成为全人类共享的传统文明节日。

(2006/9/8北京)

 

  作者简介:乌丙安,1929年生人,国际民俗学家协会(FF)最高资格会员、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男不圆月女不祭灶:各地中秋节习俗大盘点
下一条: ·[汪涌豪]融入大众生活的民间文化才有生命力
   相关链接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俞玲]变“节”惟新:中华传统节俗的现代性困境与发展路径探析
·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徐金龙]屈原故里端午节俗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思路
·[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常睿]新冠疫情下的端午香囊节俗消费考察
·[萧放]温情与崇高:端午节俗的当代意义 ·[徐金龙]试析荆楚端午节俗的文化内蕴及现实价值
·[纪军]上蔡重阳节调查报告·[冯瑾]乡宁云丘山中和节节俗及其儒家文化意蕴
·[杜凯月]孔尚任《节序同风录》管窥·月饼模子
·[萧放]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俗的文化精神·[张瑞娇]达州“元九登高”节俗探源
·[张瑞娇]文学共情与节日定型:从《全唐诗》看唐代中秋节俗·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
·[萧放]中秋节的时代价值·“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邀请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