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热依拉·达吾提]新疆民族民俗学的学科建设
  作者:热依拉·达吾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0-16 | 点击数:12301
 

  ㈡在民俗学资料库建设方面:

  民俗学专业从专业设立初期就开始重视实践教学,有计划的组织采风活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自1979年开始便与民间文学课程同步安排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本科生完成民间文学课程后,在第三学年暑假前前往新疆的广大农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本专业利用实习的机会到全疆各地收集少数民族民俗物品,通过学院师生10余年的努力,2000年6月建立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疆大学民族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现在占地210平方米,收集了汉族、维吾尔、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等新疆13个民族的5000多件具有珍贵价值的民俗和历史文物,每年接待参观者数千人,并且每年有专项资金的投入用于民族民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该馆既具有博物馆的功能,同时又是学生实验实践的场所,通过在该馆的学习、观摩以及亲自参与文物的收集,丰富了学生的本土知识,引起学生基于新疆本地人文特色的创新型思考,加强了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2005年《新疆少数民族民俗博物馆》的介绍书籍以三种语言出版发行。

  通过实践性课程和活动,本专业不仅收集到田野第一手资料,进行理论研究,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创新、独立创造和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基础。

  通过多年对维吾尔民间叙事诗的搜集、整理积累与研究,我们成功申报 “维吾尔族达斯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达斯坦说唱艺术的有效保护与数字记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新疆民族民俗研究方面

  近年来我们申请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新疆喀什地域文化研究》(2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哈萨克族中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研究》(2010)、《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研究-以民间麦西来甫为例》(2005)、《维吾尔族民俗文化中的传统审美观念研究》(2008)、《喀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2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维吾尔民间叙事诗(达斯坦)研究》(200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研究项目《新疆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2005),国际项目《维吾尔族宗教文本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大英国与爱尔兰皇家人类学研究会,2008),《维吾尔民间叙事诗的记录与整理》(美国口头文学研究基金,2008)等。课题研究为民俗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例,补充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水平。民俗学研究成果也陆续出版。如,《骑手的毡房》(周亚成,2004)、《维吾尔族魔法故事研究》(乌斯曼?斯马义,维吾尔文,2006)、《维吾尔文化简史》(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2006)、《20世纪维吾尔物质民俗文化》(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维吾尔文,2008),《维吾尔族麦西来甫文化》(热依拉?达吾提,维吾尔文,2011)等。

  三、国际学术交流

  为了加强与国内外民俗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2007年在民俗学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新疆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中心》。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先后与美国、英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等国家的教学研究机构及同行建立联系,已承担国际项目5项。2008年召开《丝绸之路上的麻扎文化国际会议》,2011年召开全国《维吾尔达斯坦研讨会》。通过合作研究我们及时把握本学科世界最新学术趋向。

  四、学科不足

  新疆民族众多,由于教师研究兴趣和考入本专业研究生主要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我们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民俗文化,对其他人口较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搜集、整理及研究未能给予充分重视。

  民俗学属于社会学的二级学科。而民俗学专业置于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在该系属于边缘专业。这种属性不利于我们学科发展和申报民俗学博士点。

  我们与国内各大学和研究机构民俗学专业的学术交流机会较少。

  五、今后的学科建设思路

  一是重视塔吉克族、蒙古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等新疆人口较少民族民俗文化的人才培养与研究,并且在现有硕士点的基础上,争取在2年内获得民俗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培养民俗学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是加快民俗学教材建设。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组织本专业力量撰写《新疆民俗文化概论》教材。

  三、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社会科学的发展变化速度极快。我们将结合以往书面记录方式重视影像、视听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应用,以期达到对民俗文化的有效记录。通过给学生讲授田野资料的采集技术与方法,民俗资料整理技术以及数字影像整体制作技术等,使学生掌握新的技术与手段,将来更好地为新疆的文化事业服务。

  四是完善数字民俗实验室的工作机制,建立区内外资料最为丰富的数字民俗资料库。

  (本文作者:热依拉·达吾提 Rahile Dawut,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本文刊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反思民俗学高等教育14年”专栏,第10-13页。)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高丙中]民俗学的学科定位与学术对象
下一条: ·[陈岗龙]民间文学的学科定位与东方民间文学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3-4月受理)·[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