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国际经验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经验

[郭开朗]英、意、秘三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启示
  作者:郭开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19 | 点击数:9976
 


      今年3月,湖南省文化遗产考察团赴英国、秘鲁、意大利三国进行考察。重点考察了世界文化遗产巨石阵、庞贝古城、斗兽场、马丘比丘,以及约维克维京中心、库斯科古建筑和历史街区,与英国文化协会、意大利文化遗产部、秘鲁文化部、大英博物馆和V&A博物馆进行了交流。

        这三个国家在遗产总量、分布及类型上与中华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截至2010年8月,意大利和英国分别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5处和28处,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七位(我国拥有40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居世界第三位)。英、意两国经济发达,其所经历的兼顾发展与保护之路是我们企及的方向。秘鲁作为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具有可比性,虽只拥有1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但对古印加文明和西班牙殖民时期的遗产保护和利用却做得相当好,吸引了全球遗产界众多目光。此外,英、意两国在博物馆文化构建、公众教育等领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令我们体会最深并可引以为鉴的有以下几点。


身临其境的观感

       1.法律体系成熟完备

       意大利将文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写入宪法,规定意大利共和国负责对国家的艺术、历史遗产和景点进行保护,国家还对此制定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法令,建立了若干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英国1932年制定了《城乡规划法》(经数次修改,现为1990年版),对保护古建筑作出具体规定;1967年更针对城市发展制定了具体的《城市环境适宜准则》,其中特别规定了历史街区和建筑的具体保护措施;为指导城市规划部门在制定、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古文化遗存的保护,1994年发布了《规划政策指引》。秘鲁1930年实行的《文化遗产保护法》等中央及地方法律,在工作实践中,执行得力,运用得当。

       2.体制机构合理健全

       意大利强调保护文化遗产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制度。中央设立国家文化遗产部(内设有10个司局),代表中央政府任命遗产部代表派驻各地,履行中央政府相关法令,负责所在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各地方政府设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但职责只是负责本地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推广。意大利还成立了世界上唯一由国防部和文化遗产部共同管辖的文物宪兵部队,专门用来打击各种文物犯罪活动。英国政府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文化、媒体与体育部。该部下属8个顾问委员会为政府提供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咨询。英国地方政府主要是在中央政府的监督下,由地方官员和有关规划单位担负核准开发规划、审批文物维修经费事宜。秘鲁文化遗产保护最高机构是秘鲁文化部,与地方政府设立的文化遗产管理机构共同负责文物保护。从这三国的情况来看,各种类型文化遗产的管理均属于国家专门的文化遗产行政管理机构,中央和地方的责权界限明晰,而且各级文化遗产行政管理部门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绝对权威,城乡规划建设一律尊重并服从文化遗产部门的意见。

       3.保护理念和技术先进

       理念先进首先体现在“保护”上,文化遗产以保护为主,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均服从于文化遗产保护,强调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文化遗产的精神文化与教育功能,同时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早在20世纪20至30年代,意大利政府就决定在老的罗马城外建设一座新的罗马城,使城市的建设尽量远离文物古迹;城市建设中遇到有文物埋藏的地方,先进行考古发掘,重要遗迹就地保护;在古遗址保护范围内建高楼时极为慎重,或另行选址进行建设,或将残垣断壁在新建筑内予以保护展示,古今和谐共存。秘鲁库斯科省,印加帝国时期的建筑遗址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其上叠压着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房子,两种文化都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注重整体保护的理念,不仅保护建筑本身,而且保护与遗产偶合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与文化氛围。无论在威尼斯、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还是在伦敦、库斯科,到处都是成片保护完整的古城和古建筑群。意大利世界遗产名录中,作为“历史中心”入选的就有7处(历史中心就是各个城市的古城区,包括街区、街巷及其建筑)。

       在保护方法和技术方面,英国和意大利具有长期文化遗产保护经验,积累了高水准的保护技术和方法。比如,庞贝古城的考古发掘持续了100多年,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十分注意对考古出土物和现场加以保护;他们坚持把真实性作为最重要的原则,尽量保护原来的遗存。马丘比丘进入遗址核心景区的道路,至今还是一条土路,依此保持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维修保护坚持可识别性和可逆性原则,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施维修工程。

        在文化遗产展示手段方面,英国巨石阵建立了多种语言文字介绍与语音导览器系统,并出版了多种形式的知识普及性读物;约克郡维京考古中心运用多种数字技术来复原当时的人类生活场景,身穿维京人时代服装的工作人员为游客作讲解,通过三维影像展示当时考古发掘现场和古代人的生活情况,并模拟各种生活场景的不同气味,使游人身临其境,犹如回到远古时代。

       4.注重教育形式和效果

       文化遗产的一项主要功能是教育。在大英博物馆和V&A博物馆,我们看到有很多中小学生参观学习,有的学校甚至将课堂搬到博物馆里,引导学生临摹美术作品、现场制作陶器、刺绣等;在维京考古中心摆放着很多出土的各种动物骨骼,我们看到现场很多学生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饶有兴趣地辨别骨骼的种属、年龄。该中心还专门设立了模拟考古发掘现场,让学生亲身体验考古发掘的过程,激发青少年对考古发掘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对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认同感,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建立一种客观科学的思维方式;他们还组织社区的老年人回顾当地的历史旧貌和风俗传统并整理出文字,既可发挥老年人群在文化历史传承中的作用,又可帮助他们驱除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5.重视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做好基础研究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人才队伍是做好研究工作的关键。不论是巨石阵、马丘比丘还是庞贝古城、罗马斗兽场,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均逾百年,一系列学术成果为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支撑,而数量庞大与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则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注入了力量源泉。英国是诞生近代考古学的国家,考古研究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得益于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队伍;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领先各国、经验丰富,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该国文物保护中心已近60年历史,培养了大量各种文物保护人才,堪称文物保护人才的摇篮。

        6.广开资金筹措渠道

       意大利虽然每年编列约20亿欧元的财政预算作为文物保护经费,但仍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为此,意大利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将每年博彩业收入中的8‰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政府鼓励私人企业投资文化遗产事业,规定企业投入文化资源产业的资金可以抵税;政府还开设“文化遗产和可持续旅游交易所”,吸引私人企业投资赞助,并鼓励私人性质的基金会接管文物古迹。英国约克郡考古信托组织是约克郡从事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机构,该组织的一部分文物保护经费靠发行文化遗产彩票来获得;同时还通过企业赞助和民间捐赠的方式来筹措资金。秘鲁的库斯科省,对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一方面是国家拨款,还有一条渠道是对所有通往库斯科的国际航班,每人加收15美元,其中的25%作为库斯科省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基金;马丘比丘还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争取到一定的经费支持。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2011-06-15 11-05

上一条: ·小川直之:“人间国宝”是大师 也是财产
下一条: ·[刘锡诚]亚洲应携手合作保护东方文化传统
   相关链接
·《文化遗产》:2024年第2期目录·[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