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立法保护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

话说非遗法:王文章谈非遗
  作者:王文章 《世界遗产》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02 | 点击数:6072
 

  《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有哪些积极意义?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21世纪我国文化领域出台的第一部法律,在文化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对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立法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的根本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有利于巩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采取法律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弘扬。在充分吸收国际公约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制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是我国为全面履行国际公约义务,推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作出的积极贡献。

  《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会有哪些重大影响?对我国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又会有怎样的国际意义?

  王文章: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步深入,不仅仅是文化界,包括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一代做下去,需要法律、科技、行政和财政各项措施环环相扣,持续不断。随着工作实践的深入,近些年来各地陆续颁布了一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但整个国家层面的立法仍是空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将党中央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将各级政府部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上升为法律责任,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长期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是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重要发起国,并两次当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赋予缔约国的重要职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推进国际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努力。在充分吸收国际公约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是我国全面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体现,彰显了我国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决心和努力,是我国为促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做出的积极贡献。

  《世界遗产》:对下一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您有哪些设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您有怎样的思考?

  王文章: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重点开展以下工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传承和发展:一是加强重点项目保护。启动“十二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重点调查工程、名录项目保护工程;制定分类保护的规范标准,指导编制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二是加强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开展第四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评审工作,启动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数字化记录工程等。三是全面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制定《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继续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命名工作。四是建设一批非遗专题博物馆、展示传习中心。五是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此外,要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工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等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指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根本依据。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贯彻落实,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法律内涵,通过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深入了解、贯彻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抓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细则》及相关政策和部门规章,研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相关扶持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有关规章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类保护规范,推动各地进一步完善出台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形成全面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体系。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文化部网站 2011-06-01 09:1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以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下一条: ·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相关链接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