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张勃]晚明北京居民的节日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发展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3-11 | 点击数:19666
 

  2、节日活动的空间布局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空间里进行,节日活动自不例外。通常来讲,家庭是日常生活的中心,家的一堵堵墙壁为活动于其中的人树立了一道道有形的屏障,从而将家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私人空间。与此相应,户外则是开放的社会可视空间。节日活动在家内进行,意味着节日活动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而节日活动在家外进行,则意味着活动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允许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可以形成众多人在公共空间的“共同在场”,来自不同群体的人们在视与被视、接触与被接触中调整或改变着自己的行为、感觉和思想。下面的表格根据空间将《帝京景物略》记载的不同节日里的活动进行了区分。

  表格二

月份

节日名

家内举行的活动

家外举行的活动

不确定

正月

立春

 

迎春、进春、鞭春

 

元旦

不卧嚏、夙兴盥洗、啖年糕、拜年

绕塔、拜年、东岳庙烧香、赛放炮仗、卖琉璃瓶盛鱼

戴闹娥

灯节

 

灯市、走桥、击击太平鼓、跳百索、耍大头和尚、商灯、缚棚作九曲黄河灯

祀姑娘

十九日

 

耍燕九

 

廿五日

 

 

啖饼饵

二月

龙抬头

熏虫儿

 

 

三月

清明日

 

祭墓,踏青

 

东岳仁圣帝诞

 

祭祀、游行

 

四月

碧霞君诞

 

祭祀、游行

 

立夏日

 

启冰

 

八日

 

舍豆结缘,游耍

 

十八日

 

舍豆结缘

 

五月

女儿节

菖蒲酒、艾叶插门、耳鼻涂雄黄,悬五雷符

避毒,游耍,取蟾酥

 

簪榴花,系端午索

十三日

 

进刀马、游行

 

六月

六日

 

 

銮驾,晒衣物

三伏日

 

洗象

 

七月

七日

 

 

丢巧针

十五日

 

盂兰盆会,放河灯,祭祖、掏促织

 

立秋日

 

 

不饮生水

八月

团圆节

祭月,互相馈送

互相馈送

 

九月

九日

迎女

登高,迎女

 

十月

一日

送寒衣

作、售寒衣

 

十一月

冬至

始画九九消寒图

贺冬,吉服互拜

进履舄

十二月

八日

煮腊八粥

纳冰,煮腊八粥

 

廿四日

祭灶,幼女禁食祭余

 

 

廿五日

接玉皇

 

 

三十日

送玉皇,迎灶君,插芝麻秸、收瘟鬼、烧松盆,祀先,辞岁,守岁

 

 

  从此表可以发现,明末北京居民节日空间布局大致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节日空间既有家内,又有家外,但无论是从举行活动的数量言,还是从节日活动占据时间的长短言,家外都比家内成为北京居民更重要的节日活动空间。

  第二,家外的活动空间主要包含寺观庙坛、街市、街衢、园林、风景胜地等,而且形成特定节日与特定空间相对固定的结合,比如迎春要到东直门外五里的春场,正月绕塔要到白塔寺,逛灯市要到东华门外,耍燕九要到白云观,踏青要到高梁桥,碧霞元君诞要到马驹桥,四月八日要耍戒坛,五月五日避毒要到天坛,游耍则至金鱼池、高粱桥、松林和满井,三伏日洗象要到响闸,七月十五放河灯要到水关、泡子河,九月九日登高要到香山诸山、法藏寺、显灵宫、报国寺等处。

  第三,从月份分布上看,在家内举行的节日活动主要分布在一月、二月、五月、八月、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尤以十二月最为集中,而在家外举行的节日活动则分布在二月之外的所有月份。这种活动空间分布在时间方面的特征反映了北京居民的节日生活一方面仍受季节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我国古代节日春夏开放、秋冬内敛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极大地突破了季节性的影响,呈现出一年四季的节日都颇具开放性的形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1卷第119-128页

上一条: ·[吴真]唐代社会关于道士法术的集体文学想像
下一条: ·[党超]论班固的风俗观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
·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
·[龙晓添]时间民俗的变奏:“二月八”农具节的迁移·“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
·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王玉冰]裴丽珠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杨利慧]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
·[万建中]民族交往与文化交融的历史演进——基于北京饮食文化的视角 ·[杨苗苗]岁时节日习俗的维系功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