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亚虎]神的名义与族群意志
——南方民族神话对早期社会内部的规范
  作者:刘亚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2-12 | 点击数:16343
 
先民树立形象创造神话,如果从功利目的来说,就是索取于自然,但过渡的索取,往往会带来灾难。在这种情况下,神话除了发挥在幻想中支配自然的功能以外,还发挥协调与自然关系的作用。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纳西族关于“署”的神话。
纳西族“署”的神话形象地反映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或对大自然补偿的思想。这个神话说,远古时期,天发洪水,淹没一切,最后只剩下一个叫从忍利恩的人。他经过艰苦的历程,上天娶了两个仙女。第一个仙女生出一个儿子,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精灵“署”;第二个仙女也生下一个儿子,就是纳西族的祖先。这样,人类和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兄弟俩长大后分家,人类分得田地和牲畜,署分得山、川、林、兽,两兄弟和睦相处。后来,人类欲望膨胀,不断侵占“署”也就是大自然的领地,比如开山劈石、乱砍树木、乱捕野兽、污染水源等等,于是“署”震怒了,剥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只好到天上请大神丁巴什罗来调解。后来经过大神丁巴什罗的裁定,双方达成协议:人类在土地不够耕种时可以上山开荒,家畜不够吃时可以上山打猎,但不能到特定的神地神林去胡乱开发,不能到井泉冒水处杀兽见血、捕杀蛇和蛙,每年还要举行一次仪式祭祀“署”,检讨人们这方面的不周。从此,这些规定就成为神的意志而延续下来。[1](P22)由此,纳西族普遍珍视自然环境,不准随便开垦荒地、砍伐森林、捕捉动物,很多山区特别是“圣山”、“圣林”常常是树木葱茏,禽兽成群,充满了勃勃生机。
 
二、神话对族群内部的社会性功能——社会体制
 
例如,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哈尼族先民已经脱离诸羌族群这一母体,发展成为以“和夷”作为统一称谓的独立的民族,并由游牧为主转向定居农耕。其时,哈尼族先民已经告别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那些掌握冶炼技术、制造金属工具的人物自然享有殊荣,并逐渐发展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同时,农耕生产对大自然的依赖程度更大,农业祭祀活动更多,那些通晓人神交通仪式和驱魔祈福手段的人物的社会地位也迅速上升。这样,哈尼族社会组织核心逐渐形成原来的头人、贝玛(祭司或巫师)、工匠“三位一体”的结构;其中,头人管政治事务,贝玛管宗教文化,工匠管生产技术。这样一种体制,在哈尼族社会里是通过神话将它神圣化并加以规范的。
在相关的神话里,这三类人的出身被披上神的光芒,他们各自的职能被说成是神的意志,不尊重将会给社会造成灾难。一则神话说,很久以前,在“三咪”地方有三个神奇的蛋:白蛋、麻花蛋、红蛋。经过白天太阳抱,晚上月亮抱,终于孵出三种人:白蛋生的是头人,为人调解纠纷;花蛋生的是贝玛,为人驱鬼治病;红蛋生的是工匠,为人打造锄和刀。[2](P124)
另一则载于《窝果策尼果》(古歌十二调)的神话说,远古时代,天神烟沙在三块大田栽出三种种子,吃下第一种的人就变成头人,吃下第二种的人就变成贝玛,吃下第三种的人就变成工匠。三种能人问世后,天神派他们来到人间主事。他们各司其职,头人主事断案,贝玛驱鬼祛病,工匠打制工具,整个社会一片和谐。但一些人嫉妒他们,想取而代之,把他们排挤走了。三种能人被排挤走以后,哈尼社会大动乱,头人走了,村寨无人管理,人们骨肉相残;贝玛走了,魔鬼趁虚而入,疾病丛生;工匠走了,工具匮乏,生产荒废。人们认识到三种能人的威力,重新请回他们。[3](P253-291)从此,这样一种体制就延续下来,在一些地区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说这是天神定的,必须遵循。由此可见神话的社会能量。
还如,前面已经讲到,云南西双版纳基诺族村寨有一个宗教组织系统,由村寨长老卓巴、卓色和“白腊泡”(高级祭司或巫师)、“莫裴”(祭司或巫师)以及铁匠组成。后面这三种人的资格有一个神圣的程序,即首先被鬼神爱上,继而与鬼神结婚,才能当上这三种人。基诺族神话对此也有规范。在基诺族年节时以男女对唱形式演述的《巫师神女》(基诺语称《门嫫米者》,也可译为《巫师鬼女》),就叙述了巫师产生的神圣程序。
《巫师神女》首先叙述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追求:打猎时赐给恋人以源源不断的成双的鸟类、鼠类、兽类,刀耕火种时赐给恋人以非凡的丰收,最后是变成一个海贝进入恋人的烟盒和饭包等等。男主人公得到这些求爱的表示以后,心领神会,得到贝壳以后,就把神女作为妻子了。这实际上是巫师产生的第一个过程:巫师得到神女求爱后两人相爱。两人相爱年余,男方得了相思病,经过传统的叫魂仪式、拴线仪式均不见好。最后,巫师米卜(三次抓米都成双数)、贝卜(三次贝壳都竖起来),证实为巫师神女求爱。这是巫师产生的第二个过程:男子得相思病后经巫师占卜确定其与神女有缘。男主人公在寨老的主持下与神女举行了订婚仪式和隆重的结婚仪式,病不治而愈,从此成为一名巫师。这是巫师产生的第三个过程:在巫师和寨老主持下男主人公与神女举行盛大婚礼。整部作品从它最初的目的来看,无非是想说明,巫师所以具有人神之间使者的身份,原因就在于他与神女的奇缘。现实生活中,基诺族巫师按照程序与神女举行婚礼时,也要在竹楼梁上设精巧的神女房,这同时成为巫师的标志。
《巫师神女》的内容在未来巫师取得资格的仪式上作为神圣经典由巫师念诵,也可以作为人鬼间的情歌在年节活动中由男女歌手演唱。正因为如此,一部神圣的经典被演绎得充满绵绵情思,凸显审美形态的特点。这已是题外话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周星]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宇宙药”
下一条: ·[徐文燕]论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杨延平]汉代西王母神画嘉禾图像再探
·[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宋亦箫 宋博文]牙璋源于雷神祭器说·[钱寅]论承德都城隍庙所反映的“夷夏秩序”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
·[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林美静 胡燕]基于文化聚落的炎帝神农氏驯化大豆探析
·[廖欣梅]区域历史与神灵信仰:以福建西部石佛公信仰为个案·[李梦]从神女到女神:中国女性神灵的变相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