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温玉成]《南诏图传》文字卷考释
——南诏国宗教史上的几个问题
  作者:温玉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10-02 | 点击数:20780
 
这位非常熟悉南诏情况的金和尚,法名无相,俗姓金,是一位新罗国王子。他求法东渡于开元十六年(728)抵长安,隶禅定寺,曾获唐玄宗的召见。约于730年南下入蜀,至资州德纯寺礼唐和尚处寂(665-732)为师,学禅法,多头陀之行。在740年以前,他至成都,住净泉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740-746)年在任)曾礼谒之。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756),迎金和尚入内殿说法。他在成都劝造了净泉寺、大慈寺、菩提寺、宁国寺等,外邑兰若钟塔不可悉数。
那么,在益州逢金和尚者是何许人呢?推测此人是张健成。元代李京《云南志略》云:“晟罗皮立,是为太宗王。开元二年(714),遣其相张建成入朝,玄宗厚礼之,赐浮屠像,云南始有佛书。”明代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蒙化腐仙释条云:“张彦成,蒙舍州人,南诏蒙晟逻遣彦成使于唐。礼待甚厚,赐以浮屠像以归,南中事佛自兹始。”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在张胜温画的《梵像卷》中,李霖灿编号之第51号人物,榜题作“和尚张口忠”者,李先生指出,“第四字不清晰,似为一作字或惟字。”我依图版察看,第五字为一“忠”字。忠于一者,臣也。这是689年宗秦客所造十二字之一,武则天颁行之。因此,这51号人物乃是“和尚张建臣”,当即张建成也(注:方国渝先生认为此人是张惟忠,见《有关南诏史料的几个问题》,载《滇史论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刊。)。
依前所述,张建成是普苴诺苴大首领张宁健之子,唐玄宗朝他入唐为使,获赐佛像。他过益州时住过大慈寺(757建成),可能于此时或稍晚拜会了金和尚。至于他何时出家为僧,又于何时何地从师于“禅宗七祖神会”(684-758),尚待研究。总之,在《梵像卷》中,张建成被尊为南诏禅宗之初祖,必是大理国时代白蛮政权的一种官方观点,而在《南诏图传》中,尚未有此说法。换言之,至九世纪末,南诏佛教中还没有特别尊崇禅宗的情形。当时,尊崇的是密教。例如,1956年8月在云南省凤仪县北汤天董氏宗祠发现的写本《护国司南抄》,在卷第一书题后有“内供奉僧、崇圣寺主、密宗教主、赐紫沙门玄鉴集”字样,时间是“安国圣治六载甲寅岁”(894)。又如《新唐书·艺文志》丙部有《七科义状》一卷,是云南国使段立之入唐时,向“悟达国师”求法所作。此悟达国师,俗姓陈,法名知玄(811-883),在长安时曾从西域僧满月学习瑜伽法门,请满月、菩提敷日罹、金刚悉地翻出《陀罗尼集》四卷,是一位显密兼宏的大师。他于大中八年(881)回归故土彭州丹景山。(注:赞宁:《宋高僧传》卷6《唐彭州丹景山知玄传》。)段氏见国师,当在知玄的晚年。
在敦煌的吐蕃文写本中,发现有金和尚无相及其弟子无住的《语录》。藏文中籍《山耶寺纪年》,有金和尚的神奇故事。(注:冉云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论集》第42-58页,台湾东初出版社1990年8月刊。),无住曾入“天苍山”(是否是“玷苍山”?)修禅。这种种传说都有待深考。
 
七、关于吐蕃僧菩立陁诃
 
《第七化》又云:“保和二年乙巳岁(825),有西域和尚菩立陁诃来至京都(咩苴咩城)云:“吾西域莲花部尊阿嵯耶观音,从番国中行化至汝大封民国,如今何在?语讫,经于七日,终于上元莲宇。我大封民始知阿嵯耶来至此也。”按:“西域莲花部”即吐蕃佛教之宁玛派(俗称红教),是八世纪莲花生大师入藏所传授之派别。莲花部尊观世音菩萨,南诏称观世音为阿嵯耶。而在张胜温画卷中,“莲花部母”(观音),已是汉化的形象。此菩立陁诃和尚来南诏时,正值吐蕃赤祖德赞赞普(又名热巴金815-838年在位)大宏佛法之时。稍晚,则有朗达玛(838-842年在位)灭佛之举。俗称的“喇嘛教”,约形成于978年,已是大理国的中期。(注:王辅仁:《西藏佛教史略》第69页,中华书局1978年北京版。)菩立陁诃提出“阿嵯耶观音”是从吐蕃行化至南诏的说法,与《第五化》及《第六化》所说由北而南的传法路线相吻合,值得重视。但此“梵僧”不会是吐蕃人,只是经由吐蕃而来者也。
南诏国的佛教史,向来是一团迷雾。陈垣先生在《明季滇黔佛教考》中概而言曰:云南佛教,“其始自西传入,多数密教;其继自东传入,遂广有诸宗”。徐嘉瑞先生认为,密教在唐初已传入云南大理地区。(注: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中华书局,1978年北京版。)但证据薄弱;孙太初先生据贞元十年(794)唐政府册异牟寻为南诏王典礼时,“上请天、地、水三官,五岳四渎及管川、谷诸神灵,同请降临”的史实断言:“可见佛教之传入云南,当在南诏晚期。”(注:孙太初书,第75页,见注9页。)但我们不应忘记,盟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有其传统之礼仪。此次册典未请佛及菩隆,不能表示佛教尚未传入。诸位专家所忽略的一件重要史实是,早在隋代大业十一年(615),上座部佛教已在云南省景洪建立了阿巴姐寺。我们对《南诏图传》的研究表明,被专家们所忽略的一件更重要的史实是,早在唐高宗中期就有婆罗门教之湿婆派传入了乌蛮蒙舍赕中。(注:我国学者一向认为“婆罗门教并没有传到中国。”参见唐厚雍译、金克木校:《摩诃婆罗多的故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刊。)至于大乘教,也在武则天时期由骠国传入景东至西双版纳地区。而汉地禅宗之智诜派,在唐玄宗或稍后的时期传入洱海地区,但影响不大。密教与婆罗门教经过了长期融合的过程。(注:1978年在崇圣寺千寻塔的塔刹基座内清理出的文物中,有一件刻文铜板,10.5厘米,宽7.3厘米。刻文云:“明治四年庚子六月十三日,授通天人、当寺博士史真、化(?)智、焉左奴、永富、六斤、智返、惠药师、惠坦八人,记之。”(见《南诏大理文物》图版82)。时间为公元1000年,内容是授予八人“通天人、当寺博士”移号,应是婆罗门教徒所为。“博士”即“班的达”之谓也。“通天人”,沟通梵天者也。佛教中无此称谓,但此件铜板纳入佛塔,可知大理佛寺内亦兼弘婆罗门教。)这就是南诏早期宗教史概貌。
 
作者简介:温玉成,1939年生,少林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本文原载《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1期,第1~10页)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佐]云南回族穆斯林跨境东南亚探究
下一条: ·[黄夏年]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学术会议综述
   相关链接
·[杜鲜]南诏头囊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