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图传》是研究南诏早期宗教史最宝贵的资料。本文对其中的“文字卷”考证后认为,早在唐高宗中期,就有婆罗门教的湿婆派传入乌蛮;大乘佛教也在武则天时期传入景东至西双版纳地区。婆罗门教与大乘佛教经过了长期融和的过程。所谓“建国观音”实即婆罗门教徒,“大封民”即大梵天之异译。
《南诏图传》又称《中兴图传》,今存日本京都有邻馆中。它分两个长卷,即《图画卷》及《文字卷》。1963年,李霖灿先生著《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由台湾民族学研究所出版;1982年,台湾故宫博物院重刊时,首次用原色彩版公布了《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南诏图传》等珍贵资料,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
关于《南诏图传》的年代,美国海伦嘉颦博士(Dr.Helen B.Chapin)依图书卷上之观音形象,推断为十二至十三世纪的作品。(注:转引自李霖灿:《大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第55页,台湾故宫博物院1982年刊行。)李霖灿认为当是文经元年(945)稍后的摹本,但不肯定是否是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再摹本。(注:转引自李霖灿:《大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第55页,台湾故宫博物院1982年刊行。)向达先生依画上文字“全无唐人笔意”等项,认为最多只能是大理时代的画,不能看得太早。(注:向达:《南诏史略论》,《历史研究》1954年1期。)近年,汪宁生先生考释认为:原画作于中兴二年(898);“文武皇帝”部分补作于郑买嗣时代(903-909);今日所见者可能是一个晚期之摹本。(注:汪宁生:《〈南诏图传〉考释,载《南诏大理文物》,文物出版社,1992年12月。)笔者赞同汪氏之说。
我要补充说明的是,今日所见之《南诏图传》可能是崇佛的张氏家族保存下来的一个摹本或底本,而不是进呈中兴皇帝的那幅画卷。理由有二,首先,《图画卷》及《文字卷》上皆有错字、漏字,并加上了小注,它不可能是进呈皇帝之原件;其次,图传中屡屡表现张氏信佛之举。自“开南普苴诺苴大首领张宁健”、子张健成(即张化成)、“三赕白大首领张乐尽求”、“酋望张傍”、“大清平官、澜沧郡王张罗疋”及儿子“大军将张疋榜”、“银生节度张罗诺”、“本《图传》上呈者之一、信博士、内常侍、酋望、忍爽张顺”。到更堪注目者是陪侍“文武皇帝”的“侍内官、幕爽长、赞卫、丘双、赐姓杨”者。此杨姓者旁有注云:“赏看(着?)装龙头刀、臣保行,即是白崖、乐尽求、张化成节(族?)内人也。”故知此人原名“张保行”,是白崖张乐尽求、张化成之族裔。推测张顺所保存之《南诏图传》“底本”或“摹本”,由家族传至张保行,张保行补绘了“文武皇帝”供养画面,再传于后代。
一、《文字卷》的史料价值
《南诏图传》之《文字卷》,一向不受重视。海伦嘉颦、向达、徐嘉瑞、汪宁生等先生对《文字卷》均无论列;不少学者以“虚幻之神话”视之。实际上,尽管《文字卷》中有种种神话之色彩,但它仍是研究南诏早期宗教史最珍贵之史料。李霖灿首开研究之端倪,继有张增祺氏借以研究南诏之纪年。(注:张增琪:《〈中兴图卷〉文字卷所见南诏纪年考》,载《云南铁器时代文化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
《南诏图传》是由“巍山主掌内书金卷赞卫理昌忍爽”王奉宗和“信博士内常侍酋望忍爽”张顺二人为响应皇帝舜化贞之号召而作。
他们依据的文献是:《巍山起因》、《铁柱记》、《西耳河记》及《张氏国史》等,今诸书已佚失,赖此图传,传递了早期的信息。他们的《图画卷》,亦非凭空所造,应是参考了或摹写了保和二年(825)张疋傍等人奉命查找“圣源”时所进奉的“绘图”。
正因为王、张二人掌握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皇帝下“敕书(二月十八日)后不足一个月(三月十四日),他们就呈上了奏章及《南诏图传》。
《文字卷》明显地可分为三大部分:
1.“圣僧七化”,摘自记载南诏的《巍山起因》以及记载白蛮张氏的《铁柱记》、《张氏国史》之“图书圣教初入帮国之原”部分;
2.“中兴皇帝敕书”;
3.王奉宗和张顺所写的“赞颂”,也参考了《西耳河记》。
其中,“中兴皇帝敕书”是《文字卷》的核心,是现存南诏宗教史上最早的一份官方文件,全文如下:
“敕。大封民国圣教兴行,其来有上。或从胡梵而至,或从蕃汉而来,奕代相传,敬仰无异。因以兵马强盛,王业克昌。万姓无妖札之灾,吾谷有丰盈之瑞。
然而,朕以童幼,未博古今。虽典教而入帮,未知何圣为始?誓欲加心供养图像,流形于今世,后身除灾致福。因问儒释耆老之辈,通古辩今之流,莫隐知闻,速宜进奉。
敕付慈爽,布告天下,咸使知闻。
中兴二年二月十八日。”(注:引自李霖灿:《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后所引《文字卷》资料,皆引自李著,不另注出。)
此件敕书表明:
1.至舜化贞中兴二年(898),国家对“圣教”的传入史已不甚清楚,例如是从何地传入及何圣为始?
2.南诏国自称“大封民国”是何含意?
我们依据《文字卷》并参考《图画卷》考释如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