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辉民族文化艺术的守望者
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一家企业当工人的杨晓辉还是一个业余的美术爱好者,痴迷于油画的学习和创作,在没有老师、缺少教材的困难条件下,一帮有共同兴趣的年轻人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写生、画画,乐此不疲。除此之外,唱歌、拉琴、表演,学什么的都有,这是当年常见的一道风景。在一批不安于现状的年轻人中,已悄悄涌动着“学习改变命运”的潜流。
然而阴差阳错,杨晓辉没有直接进入美术院校,而去学了中文,直到80年代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杨晓辉才算圆了学习美术专业的梦,而此前他已经从事美术专业工作多年。10年后的1998年,杨晓辉迎来人生路上的又一次转折,从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调入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从搞“艺术创作”转为做“艺术研究”。
其实他自己也未曾料到,这次以确立民间美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转型”会令他在艺术生涯的“下半场”流光溢彩。在短短几年间,杨晓辉主持完成了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出版同名专著并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008年申报的《中国苗族刺绣艺术数据库》课题获准立项,任项目负责人,成为贵州艺术科研领域多年来唯一获得两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人员。期间,杨晓辉还任贵州师大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一些民间艺术课题也随之引入,研究的范围和方式进一步拓展。
近几年,在民族民间艺术研究领域找到“灵感”的杨晓辉,还参与了《贵州民族文化艺术资源抢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贵州水族艺术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课题研究;2007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贵州子课题学术顾问,负责指导和把握贵州地区研究工作的进行;2009年又担任省长基金课题《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壮族)服饰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8年,杨晓辉因在民族民间艺术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成为获得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的两位贵州专家之一,2009年,杨晓辉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链接】
苗绣由于装饰部位、使用功能的不同,一套盛装上常有数十种不同的图案纹样及多种刺绣技法。加上各支系中个体间的变异,其艺术表现及刺绣技巧更是千姿百态,不胜枚举。苗族刺绣在纹样、色彩、构图等形式特征上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超人的艺术想象力和丰富的艺术样式令人惊叹,其多变的艺术手法及独特的刺绣工艺,堪称集少数民族刺绣艺术之大成;其涉及的内容题材充分表现了苗族社会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传说故事、信仰崇拜等文化内涵,有很高的艺术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研究价值。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2010-01-26 1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