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傅斯年]夷夏东西说
  作者:傅斯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17 | 点击数:25323
 

  据以上材料,有数点须分解。

  一、羿的地位。 如罗泌所作传,及其比之于安史,则羿浞只是夏之叛臣。然此说完全无据,以上一切材料全不曾说羿是夏之属臣。然则夷羿必是夏之敌国之君,且此敌国之君并不等闲,以《天问》《山海经》所说,居然是天神,而奉天帝命降于下土者,为夷之君,自鉏迁穷桑,而为后人号为帝羿或曰羿帝。(《御览》八十二引《帝王世纪》。)

  二、夷为东方主。 此说可由其称夷羿及说文称羿为帝喾(据王国维考,即帝俊。)射官,及其地望等事证之。

  三、夷夏之争数十年,在夷一面经羿□二宗,在夏一面经相少康二世,战斗得必然很厉害。《天问》所谓“阻穷西征”者,王逸解之曰:“言尧放鲧羽山,西行度越岑岩之地,因堕死也。”洪兴祖补曰:“羽山东裔,此云西征者,自西徂东也。上文言永遏在西山,夫何三年不施,则鮌非死于道路,此但言何以越岩险而至羽山耳。” 按王说无稽,洪已辩之,然洪强释西征曰自西徂东,古书中全无此文法。此处明明谓阻(即鉏)穷(石)之后帝羿西征,而越山岩,不然,西征一词全不可解,正不得以同韵之下句中说鲧化为黄熊事而谓此句亦是鲧事。

  四、《左传》之神话故事已很伦理化,且《左传》之成分大体为晋楚鲁三国之语,而其立点是偏于西国夏周之正统传说,所以说羿□甚不好。但《山海经》之为书,虽已系统化,尚未伦理化,且记东方的帝系较多。这部书中所举夷羿事,很足以表显战国时羿□的传说尚甚盛。《山海经》与《天问》互相发明处甚多,《天问》称羿之重要全与《山海经》合。所谓“羿焉彃日”,正在《天问》中论创世纪一节中,则羿本是天神。所谓“帝降夷羿”者,正《山海经》所谓“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天问》一篇,本颇有次序,王逸以为不次序者,乃由于不知《天问》所陈是流行神话故事之次序,不与汉代人之古史传说同,故不能解,(余另有说见他处。)其羿浞之间插入鲧之一段若甚错乱者,当由于《天问》之次叙乃神话之次叙;一神话中有数人关涉者,则一次说出,不嫌前后错综.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一句,至下文“释舟陵行,何以迁之”,凡十二句中,有涉及鲧处,并有若干因失其神话而不可解之故事,皆可据上下文细绎之,以知其正是说夷夏交战事。此节盖谓羿□相继西征,曾越山地,自鲧永遏于羽山后,禹平水土,秬黍雚皆茂长,巫乃将鲧化为黄熊。(《天问》所记鲧事,与《左传》《尚书》等皆不同。《尚书》《左传》皆谓舜殛鲧于羽山,然《天问》云,“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当夏代危急,遂与能荡舟之□战,适其时羿妻窃药而行(本文,“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藏。”)并有其他怪异,(“白蜺婴茀”,“天式从横”等语。)于是大战得雨起山挘粗壅卟坏貌皇椭哿晷校庸槠渖湮挡⒌弥H绱私饫矗颉堵塾铩纺瞎手收趺靼住D瞎收饣安⒉皇欠壕俟诺弁豸唷跤眇⒍勘戎耸锹垡欢喂适拢燎坑辛φ呤涔魍廖窀谡哂刑煜隆!堵秤铩飞希?amp;ldquo;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明禹稷可作一事论。孔子对神话也如对鬼神一样敬而远之,且以其 “君子相”之故,不愿于此等圣帝明王有所议论,故当面不答,而背后称赞南宮适对此神话之题旨西洋故事中所谓 Moral 者,甚能了解。若不如此,而是泛做一篇秦皇汉武与汉文宋仁之优劣论,殊不免于糊里糊涂。《论语》中论一事皆以一事为论,尚无策论八股气。南宮适这一段话,正可证明夷羿在当时的传说中并不大坏。若羿□不是当时神话中的大人物,何至与传说中功在生民之禹稷相提并论,岂不不伦的很,不需要的很?

  然则夷羿之故事,我们在现在尚可见到三种传说。一、以夷羿为自天而降甚高明者,《山海经》《天问》属之。二、以夷羿与夏后为对,而以为一崇力一崇德,故一兴一替者,此等之成败论人,《论语》记南宫适所问之背景如此。三、以夷羿为不合道理者,《左传》如此,然尚称之曰“后”,记其曾“因夏民而代夏政”。(夏民者,夏所服属之民,不必改作夏族。)凡读一切神话故事,都须注意及同一题目常因流传之不同而其中是非倒置。此是一例,鲧亦是一例.同在《国语》中,《周语》下谓“崇伯鮌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祸”,《鲁语》上谓“鮌鄣洪水”,故夏后“郊鮌”,《吴语》亦谓“鮌禹之功”,我们不可不注意传说之演变及其道德批评之改易。

  夏后一代中夷夏之争,不仅见于有穷后羿一段故事,夏代开国亡国时皆有同样的争斗。现在分别说。

  (一)夏后启与伯益之争统。关于这件事,战国的传说有两种,一谓启益相让,二谓启益相争。

  《孟子》: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覲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天问》: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蚩。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而无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古本《竹书》:益干启位,启杀之。(引见《晋书·束皙传》。《史通》疑古篇杂说篇两引之。)

  《孟子》的古吏都是些伦理化的话,然这一段中还看出这个故事本来面目的背景,此背景即是说,代禹者几几乎是益,而启卒得之。这话里虽不直说有何争执,但还可隐约看出对峙的形势来。至于《竹书》的话,虽不能即信,但益启之有争执,虽《孟子》的话中也表示个破绽。因为让争本是一事的两面,不是相争的形势,不需相让的态度。《天问》的话,因故事遗失不大好讲,然益称后,又曾一度革夏命,则甚明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文章来源:欧亚学研究网 2004-11-21 06:48:5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萧凤霞 刘志伟]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
下一条: ·[王学泰]从侠客到流氓:游侠文化变迁史
   相关链接
·《民族艺术》:2024年第2期目录·《民族艺术》:2024年第1期目录
·[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民族艺术》:2023年第6期目录
·[邓启耀]相、义、法:民族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民族艺术》:2023年第5期目录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
·[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王丽清]从民族文化融合看白族大本曲《磨坊记》的文本来源与流变
·[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陶子煜]当局者观
·[孙正国 夏楠]大禹叙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研究·[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秦天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的创新传承策略探析·[彭栓红]民族“三交”视域下云冈石窟的宗教新质素
·[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