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评
《行走在宋代的城市》是一本事无巨细地描述宋代城市琐碎生活的资料大全。除了在行文中流露出中学生式的文学描写之外,书中涉及的大量史料缺乏严谨出处、“以点盖面”地推导历史观点等做法也让学术中人感到作者“言过其实”和“证据不足”。
当然,如果你不求甚解,如果你有时间,而且喜欢沉溺于“声色犬马”的娱乐生活,在床头备上这本《行走在宋代的城市》是很不错的选择。这可算是中华书局推出通俗畅销书的一个典型。
书中从宋代城市的那颇具资本主义味道的早市写到灯火辉煌热闹喧天的夜市,从才色俱佳的妓女培养写到皇帝在金明池观看水军演习。从当时各种大小火灾写到蹴鞠和斗鸡比赛……涉及面之广让人惊叹。许多生活景观的描写不但活灵活现,而且常带艺术化的色彩。以致让人怀疑,古代的玩乐是否真的如此丰富、如此高雅而有艺术品味?
从历史的逻辑来看,这样的繁华和品位似乎不算夸张。在中国数千多年的文明长河当中,宋代文化的确是出现了空前的进步,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二程、朱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及沈括等优秀人物,享誉千古;更牛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正是在宋代出现的。而这些上层建筑的“附属品”之所以兴盛,原因在于宋朝经济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两宋时期,在技术改进与租佃制的推动下,农业生产获得显著发展;手工业分工细密,工艺先进,产品闻名于史;商品经济水平超越以城市、市镇繁荣,货币流通扩大,诞生最早的纸币。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这么写道:“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资本的崛起和流动搅动了人们创新的意识,于是乎,从高山流水到下里巴人,各种工艺都在金钱的推动下繁荣起来。资本更激发了人们潜在的欲望,奢侈的生活,醉生梦死的方式在宋代已经逐渐渗透到中下层。
南宋年间,偏安的国都临安,人口逾百万,但皇族与官吏竟占全城总人口的1/4,他们大都是北宋的王公贵戚南下而来的,于是,一般花天酒地,夜夜笙歌。这一来,刺激了城市经营手工业、商业的人口,他们也占去人口的近1/4。酒肆、歌馆、青楼,以及小摊贩,可谓夜以继日,真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骄奢淫逸,醉生梦死。这与唐朝的强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耽于享受、疏于治国,外弱而内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颓风,几乎是当时的风气。他们以为能赔给人家几万万两银子、几万匹丝绸,便足以买来平安,便照旧可以灯红酒绿,颠鸾倒凤。最终在安乐中灭亡。
“唐强宋富”是中国史学公认的现象。但是宋代虽富,却没有强盛,人们的生活似乎很安足,但是国家的疆土却日益萎缩,从北宋拒辽之雄悍,堕落到南宋偏安于杭州一隅。这样的政治军事退落似乎并没有改变宋代城市的“小富即安”的心态。从这一角度来说,国强不一定能导致民富;民富也不一定能推导出国强。可见世界上的因果关系并没有那么的“线性”。但是,醉生梦死的城市最容易堕落、最容易被他人灭亡却是铁律。尤其是人们精神信仰的空虚,在骄奢的大都市尤其严重,翻读这本《行走》你就会明白宋朝的软弱退缩真是势在必然。
插图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当当网图书频道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