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术史反思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术史反思

[林继富]“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研究的批评与反思
  作者:林继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18156
 

 

  20世纪是中国民间文学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世纪,人们不仅依凭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料发掘民众的思想和精神,更重要的是人们开始从学理上,通过多学科的参与更真实、更科学地阐释中国民间文学。尤其是1984年以后,在全国进行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用科学的方法搜集了大量的民间文学,据统计,截止1990年,搜集到的中国民间故事就达183万多篇,这是任何时候,任何国家无法媲美的。21世纪伊始,国家正在启动民间文化的抢救工程,这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令人激动和鼓舞的重大事情。然而,轰轰烈烈的搜集和抢救过后,面对数以万计的资料怎么办?这项迫切而棘手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清理和借鉴相关成果就显得相当的必要。本文拟以20世纪学人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研究为对象进行考察,或许对我们更科学地清理和保护民间文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历史钩沉

  中国民间故事的分类法可以上溯到1876年伦敦出版的denny:the folklore of china,该书将中国民间故事共分8大类17型。他“依照过雅科布斯的型式应用到中国民间故事上去,不过只是一个发端”。[i]这以后的半个多世纪基本上没有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分类研究的成果出现。到20世纪的20年代末,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编纂工作才逐渐引起国人的注意。1928年,钟敬文和杨成志合译出版了《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ii]该书只是夏洛特·索菲娅·博尔尼所著《民俗学手册》(C·S·Burne《The handbook of folklore》,L ondon,1914)一书的附录。附录中有70个印欧故事类型的情节提要。该译文刊行后引起了我国民间文学研究界的广泛注意。正如钟敬文先生所说,“有些人珍爱备至,常用以为写作民谭论文援引的‘坟典’。但有些人,却很鄙薄它,以为全无用处,甚至把它视为断送中国民俗学研究前途的毒药。”从这些史实看出,中国民间故事分类研究是由外国学者首先发动起来的。

  尽管如此,在后来的三年,中国学人就故事分类以及类型比较研究做了许多探索。如赵景深《中国民间故事型式发端》、《评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iii]钟敬文《中国印欧民间故事之相似》、[iv]《中国民谭型式》,[v]顾均正《关于民间故事的分类》、[vi]顾均正、清水《民间故事分类的几种方法》(通讯)、[vii]等均是富有见地的力作。

  此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学者对民间故事类型的研究几近消失。直到1937年德籍学者艾伯华(W·Eberhard)在曹松叶的协助下编纂了《中国民间故事类型》。[viii]这是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第一部大型索引。这部索引在刊行后的四十年间,几乎成了欧洲民间文艺学界认识和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唯一的类型检索工具书。编者从300余种书刊里辑录了大量的民间故事资料,从中归纳出故事类型215种、笑话类型31种,共246个类型。

  艾伯华索引编后的40多年,中国民间文学的材料越来越丰富,依凭这部索引来认识中国民间故事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已越来越不适应了。于是旅居美国的华裔学者丁乃通在1978年FFC上刊印了所编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ix]这部索引所概括的书刊资料达500余种,几乎超过艾伯华索引的资料近一倍。资料较全,而且较新,大致包括了1966年以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所刊印的绝大部分主要民间文学资料(台湾省1966年以后所出版的资料亦搜罗在内)。索引在附录中除刊有与艾伯华索引(FFC120)的编码对照表之外,还附列了与池田弘子所编日本民间文学作品类型索引(FFC209)的编码对照表。因此这本索引不仅具有较强的工具性质,而且为中日民间故事比较研究提供了不少的线索。

  丁乃通先生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1983年和1986年两次翻译成汉文,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注意和极大兴趣。它不仅是类型研究者必不可少的案头参考书,而且许多学者开始意识到该索引的局限,纷纷发表对编纂科学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种种看法。较典型的文章有刘魁立《世界各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述评》、[x]《历史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类型学研究》、[xi]吴一虹《我国民间故事的分类研究》、[xii]苏韶芬《谈谈民间故事的分类》、[xiii]加藤千代《两种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简说》、[xiv]马学良《中国民间故事分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xv]高木立子《河南省异类婚故事类型群初探——兼及部分类型比较的尝试》、[xvi]金东勋《朝汉民间故事比较研究》[xvii]、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xviii]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展开,搜集的民间故事资料越来越丰富,编纂一部超越《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著作的愿望日益强烈。于是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为基础编纂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xix]在台湾学者金荣华的努力下问世了。

  从钟敬文的《中国民谭型式》到金荣华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经历了70多年的历程。笔者认为中国民间故事的三部类型索引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之中。也就是说这三部索引对认识中国民间故事虽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人们在期待更科学、更完善的第四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出现的同时,对前三部索引著作的批判吸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步骤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林继富博客

上一条: ·[刘铁梁]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下一条: ·[钟敬文]我与她
   相关链接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张多]践行“大文化遗产”观:活态遗产多类型协同保护的中国经验·[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张多]以“大遗产观”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来自红河哈尼梯田的再在地化实践与中国经验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王尧]度量故事:情节类型、情节基干与核心序列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郭倩倩]叶限故事海外研究·[白廷举]仪式实践、礼俗互动与文化认知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丁晓辉]俗语故事化与故事俗语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