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盛燕 赵旭东]从“家”到“庙”
——一个华北乡村庙会的仪式变迁[1]
  作者:盛燕 赵旭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4 | 点击数:41004
 
 
庙里过会
2003年比较特殊,龙祖殿落成,也是龙牌搬新家的年头。02年是罗小锁会头当值的年份,03年龙牌庙会与之前家里过会最大的不同是,将龙牌从家中请到龙祖殿之后就不需要再挪动了,因此迎龙仪式实际上就是将龙牌从会头罗小锁家迎至龙祖殿中。然后,新一年的轮值会头搬到庙旁盖的两间小屋居住来伺候龙牌。而04年至06年的范庄龙牌庙会,因为有了龙祖殿,龙牌没有必要再来回移动,龙牌会就取消了初一的“迎龙”仪式,而迎龙仪式几乎是龙牌会最重要也是最热闹的仪式过程,这就是龙牌会的热闹程度一年不如一年的重要原因。
但是在2007年,龙牌会的组织者们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迎龙”仪式,让龙牌会再次热闹起来了。20073月,笔者到访了范庄庙会,318日这天是正月二十九,因今年农历一月只有二十九天,是龙牌会开始的前一天。龙牌会的醮棚早已搭好,众神画像也早已挂入龙祖殿和醮棚中。在庙中过会所搭的醮棚与家里过会时不同,是以龙祖殿为正殿,醮棚接着向北搭建北一殿、北二殿和北三殿,如图一所示。龙祖殿坐北朝南,此图为俯视图,详细标名了各殿位置,殿中墙上所挂神像位置以及标示其悬挂顺序。正殿的龙牌、北一殿的三皇、北二殿的玉皇以及北三殿的关公这几处地方是“看香”最主要的地方,也就是香客贡献钱物求福问灾的地方。
注:此图只为展示龙牌会醮棚与龙祖殿的位置关系及其中主要神像的位置,其中上、中、下八仙是东西两边各四幅用12标识,“无”表示此处没有挂神像。当地有俗语“搅搅缸不生疮,搅搅瓮不生病”,所以龙祖殿东西两侧放有水缸。
 龙祖殿神像摆放的顺序在当地有一套传统的做法,据说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专门负责神像的刘晓辉有一本小册子,其中详细记载了神像的摆放顺序,细目照录如下:
 
龙棚供奉诸神如下
龙棚北正三皇之位(天皇、地皇、人皇)
3圣常放上边三诸
龙棚北一殿自东往西山神、天王、天王、三皇之位、天王、地王、河神、北方老祖
自东往西/殿南:南海三大士、东师、西象、南海大士、观音菩萨、菩萨、三皇姑
新添:西南、送子观音(共18诸)
龙棚北二殿自东往西
正中间:五圣母、药王、玉皇、玉皇大帝、药圣、中星老祖
二殿东边自北往南:天发、地发、水发
棚布东边:闪电娘娘、雷公
二殿西边自北往南:刘师、温师、赵师、马师
棚布西边:风伯、雨师(共18诸)
龙棚北三殿正、自东往西:毕肖、珠肖、云肖、关平、关爷、周仓
(菩萨宝殿)——经常用,放上边
北三殿南自东往西眼光奶奶、送生奶奶、班珍奶奶(共15诸)
龙棚东诸神位自北往南:东方老祖、氏土貉凶、奎水狼凶、鬼金羊凶、心月狐凶、觜火猴凶、牛金牛凶、亢金龍凶、虛日鼠凶、翼火蛇凶、危月燕凶、柳土獐凶、女土蝠凶、扁鹊、张仲景、华佗、葛洪、孙思邈、药王、陶洪景、五仲凯、李时珍、王清任、北海龙王、西海龙王、南海龙王、东海龙王、马王(共27诸)
龙棚东正南自东往西:南方老祖、土地、门神
龙棚西诸神位自北往南:张月鹿吉、井水犴吉、房日兔吉、角木蛟吉、畢月烏吉、斗木獬吉、室火猪吉、箕水豹吉、轸水蚓吉、尾火虎吉、婁金狗吉、昴日雞吉、壁水俞吉、星日馬吉、胃土雉吉、參水猿吉、西方老祖、牛王、城皇庙、过金桥、渡银河、索浪桥、望乡台、桂也、三天望亲人、(1-10)殿、阎君牛王、西方老祖(共35诸)
龙棚西正南自东往西:门神、城皇
龙棚前殿诸神正堂自东往西:弥勒佛、老君、佛祖、圣人、西方老祖
前殿东自北往南:李靖、哪吒、毛遂、王坛、成鬼、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韩相子、王敦、刘玲、杜康、日值、日游神
龙祖殿正殿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
前殿西自北往南:孙膑、二郎、六日香神、白元、张国老、蓝采荷、汉钟离、
国舅、刘海、精少堂、柳树精、苗庆、时值、夜游神(共33诸)
2003年新添龙牌后面:送子观音
龙棚外:东财神、灶王、主席像(已无)
南边有1神棚:北面火神、西面路神、南面鬼王
抄自2000年二月二日龙棚实况(总计151诸)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文章来源:三农中国2009-01-2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叶涛]走进“龙牌会”
下一条: ·[萧梅]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问题(上)[1]
   相关链接
·巴莫曲布嫫:加快构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数据中心·[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
·[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
·[赵屾]寺庙楹联“白贲无咎”的审美意蕴及其对中国新文学审美建构研究·[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
·[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文忠祥]沉浸交互,互补双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的思考·[温小兴]祖先、烈士与家国:瑞金新谱的红色文化书写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
·[裘兆远]从家堂看太湖渔民俗信的变迁·[钱寅]论承德都城隍庙所反映的“夷夏秩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