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王焰安]20世纪上半叶广东客家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作者:王焰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3 | 点击数:17286
 

 

     广东客家民间文学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了当时的客家学人和非客家学人的共同关注,他们在一些序文和论文及有关作品的前言与后记里就有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具体为如下几个方面:

    1、客家民间故事、传说的特征

    有关客家民间故事的特征,张清水认为它第一是重叠性。如他所搜集的流传在翁源的“‘七姑娘嫁蛇’,竟重复到七次之多。就是当农夫被蛇缠住之后,一个个的女儿,都出来叫他回去食饭:‘亚爸!归来去食朝。又有鲜禾白米饭,又有豆油煮蛋汤’。‘妹子,你嫁不嫁蛇?’‘不嫁蛇,蛇头蛇尾缠死爷。’‘……’都重复至七次之多。‘农瓜麻故事’,一共有三篇:第一篇重复至六次;第二篇的重复①,也有七八次;第三篇的重复次数,则比较的少些。”第二是相似性。客家民间故事、传说的相似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与不同地域的民间故事、传说具有相似的单元或因素。这种相似既与西欧有些国家的民间故事、传说相似,也与国内不同地域的民间故事、传说相似,如波斯故事中的“‘狼和羊的故事’的头一节,母羊走了,吩咐四个小羊怎样看守门户,辨认母亲,而狼以凤仙花染手骗开门这一层,与我们这里的农瓜麻故事以牛屎做髻,以蕉叶做衫,以竹壳做鞋……骗开门的情节一样”[1]。广东翁源的“七姑娘嫁蛇”与安徽的“菜花蛇”、绍兴的“蛇郎”、杭州的“蛇郎精”、广东海丰的“蛇郎”、直隶的“大黑狼”、山东临沂的“马郎”,虽名称上略有区别,但是故事却是相似的[2]。如《罗隐秀才与刘三妹》“这是翁源的传说,与各地微有不同。”[3]但主体是相似的。一是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与有关史籍记载相似。如“狡贼的故事”“至少在明宏治间河南信阳一带,已有同样的故事在播传着。观于何景明的短篇笔记——躄盗,便知”“全篇的情节,与今日普通流传人寰的同型故事是完全一致的”[4]。

    2、客家民间故事、传说的传播与迁徙

    民间故事、传说是在动态中流传的,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也是如此,如容肇祖先生认为:翁源的故事,“也有流行于他县、他省,或者大同而小异的,然而我国民族的流移、转徙、混合、统一,于此可见。翁源当北江孔道,往昔北族南移,类皆经此,故翁源的故事,在番禺等地亦多有通行的。而嫁蛇的故事,在番禺尤其显著。”[5]就“农瓜麻的故事”而言,其“流传地域,虽怕比不上‘蛇郎故事’、‘七夕故事’、‘吕洞宾故事’、‘徐文长故事’那么远,但就静君、若水与我所述的看起来,流传地带,已由潮州而海丰(东江),而翁源(北江)……也不算小了。”[6]

    3、客家民间故事、传说的型式 

    按照印欧民间故事型式理论,客家民间故事、传说也具有很多型式的特征。赵景深先生在张清水的《海龙王的女儿》的序及张清水先生在《海龙王的女儿》的自序和有关书评中对此进行了诸多的分析与论证,综其而论:一是客家民间故事、传说具有完全相同的型式。如赵景深认为《农瓜麻的故事》与“牝牡鸡式”完全相同[7]。一是客家民间故事、传说具有局部相同的型式。如张清水认为“《嫁蛇》,与第十五‘杜松树式’的(2)第二十一‘美人与兽式’的(1)至(4);第二十六‘白太式’的(2)相似。《七姑娘救父亲生命》一段,与第十二‘利尔式’的(2)暗合。”[8] 一是客家民间故事、传说具有不同的异式。如赵景深先生认为:“《范丹的故事》此篇乃综合故事,前半是《问活佛》②的异式,后半是《天财》的异式。”[7]一是客家民间故事、传说具有多重复合型式。如张清水认为:“《海龙王的女儿》,是‘友谊的畜系’,……因渔人曾营救龙王女儿,才得着以后的幸运,究以属之‘动物报恩系’为宜。龙王的女儿能变形为红金鲤,在水中游逛,故谓之‘变形系’,亦无不可。一个故事的内容,组织非常复杂,可同时兼属几个系统。”[8]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王焰安的个人空间 2009-01-23 11:49:4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吴真]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
下一条: ·[李建宗]裕固族文学研究50年述评
   相关链接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施爱东]发现刘三妹:乡绅曾光国的文化交游圈·[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卫才华 叶蕾]20世纪太行山曲艺宣传队的组织管理与文艺实践
·[袁瑾]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吕涛宇]试析《广东新语》所见广东的民间信仰体系
·彭伟文:《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
·[王璟 李宗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类课程设置探析·[中村贵]面向“人”及其日常生活的学问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王笛]茶馆、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对20世纪后期成都茶馆业的实地观察
·[王维娜]诞会组织与轮值制度: 广东诞会传承的核心民俗要素·“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于平 张月龙]“岭南文化”语境中大型舞剧的文化想象·[郑苏文]广东化州“跳花棚”性质再认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