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施爱东]英雄杀嫂
——从“萧峰杀敏”看金庸小说对传统英雄母题的继承和改造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03-27 | 点击数:26245
 
Hero's Killing of Sister-in-Law:
——On the Inheritance and Restructuring of the Traditional Heroic Motif in Jin Yong's Novels from the Story of Xiao Fengs Killing of Min
 
SHI ai-dong
Deapartment of Chines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story of heros killing of sister-in-law often establishes the status of a hero in the Martial Arts Society in virtue of the choices that the hero made according to the martial rules as well as ethic and morality between the multinomial alternatives such as alcohol and sex, society and family, brothers and women, etc. As a result, such stories often go on with smearing or killing women as their strategy of narration. When borrowing this style of stories, Jin Yong inevitably inherits the traditional theme, which is beyond the creativity of this traditional heros motif is mainly exhibited by his narrative arrangement of time and location.
 
Keywords: Heros Motif, Strategy of Narration, Jin Yong's Novels, Restructuring of Tradition
 

注释:
[1]《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金庸/池田大作对话录》第31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2]普罗普一般使用“功能”来替代“母题”这一概念。
[3]现存的此类故事除小说《水浒传》之外,尚有《双献功》、《燕青博鱼》、《还牢末》、《三虎下山》、《闹铜台》等元明水浒杂剧,另,元杂剧《替杀妻》也是典型的杀嫂剧,有相关的“杀妇”情节的文学作品更多。不过,本文对这一故事类型的产生时代不作探讨。
[4] 陈平原也谈到“明代小说中男侠不近女色”。 《千古文人侠客梦》第三章,载《陈平原小说史论集》第990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
[5]宋末罗烨的《醉翁谈录》就载有小说捍捧目《武行者》。
[6]吴企明点校(南宋)周密《癸辛杂识》第147页,中华书局,1988年1月。
[7]参见刘靖之《元人水浒杂剧研究》,第二章“元人水浒杂剧及其写作年代”,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0年11月。
[8]《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二十四回,第33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1月。以下“水浒”引文如无特别说明,同出此一版本。
[9]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注中引文。另有《献帝传》、《魏氏春秋》也记此事。
[10]可参考郭精锐等编《车王府曲本提要》第212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
[11][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记》卷四《庄岳委谈下》。
[12] (日本)上田望《明代民间戏曲中的三国戏》,载《戏曲研究》第50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1月。
[13]黄仕忠《三国志戏文考》,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第126页。
[14][明]吴麟征《家诫要言》第1页,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第976册,1985年。
[15][明]庞尚鹏《庞氏家训》第7页,《丛书集成初编》第976册。
[16][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规》第1页,《丛书集成初编》第977册。
[17]《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四十五回,第663页;第四十六回,第682页。
[18][元]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楔子”,冲末扮宋江上,自云:“幼小郓城为司吏,因杀娼人遭迭配。姓宋名江字公明,绰号顺天呼保义。某,姓宋名江字公明,绰号顺天呼保义。曾为郓城县把笔刀吏,因带酒杀了阎婆惜,脚踢翻蜡烛台,延烧了官房……”见傅惜华等编《水浒戏曲集》第1集,中华书局,1985年,第16页。
[19]《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二十一回,第287页。
[20]《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十一回,第185页。
[21]《容与堂本水浒传》(下册)第六十二回,第921页。
[22]《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三十二回,第464页。
[23]《容与堂本水浒传》(下册)第五十一回。
[24]《大妇小妻还牢末杂剧》第二折,李孔目:“我为这妇人啊!(唱)折倒了铜斗儿好窠巢。怎承望浪包娄官司行出首,送的个李孔目坐禁囚牢!岂不闻天网恢恢,也是我自受自作……我不合赤心娶妓女,到将犯法罪名招。”
[25]《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七回,第103页。
[26]《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八回,第115页。
[27]黄毓璜《丑之恋》,载《生活时报》,1998年4月27日。
[28]被高衙内看上的必定是“美貌佳人”的林冲娘子。性英雄未央生“选丰姿严造花名册”,只将那“有几分姿色”的女子登记入册,丑女自然免受其祸。
[29]参见孙绍先《英雄之死与美人迟暮》,第9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
[30]吴存存《明清社会性爱风气》,第4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6月。
[31]《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24回,第346,347页。
[32]《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45回,第668页。
[33]《张千替杀妻》第二折,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下册)第761页。
[34]《同乐院燕青博鱼》第三折,傅惜华《水浒戏曲集》第1集,第26页。
[35][元]无名氏《争报恩三虎下山杂剧》楔子,傅惜华《水浒戏曲集》第1集,第63页。
[36][明]李素甫《元宵闹传奇》第11折:“恨遇着浪子狂奴,耽误着酒情花债”。见傅惜华《水浒戏曲集》第2集,第324页。
[37][明]许自昌《水浒记传奇》第12出。见傅惜华《水浒戏曲集》第2集,第255页。
[38]《同乐院燕青博鱼》第三折:(搽旦上云)“自从同乐院里见了衙内,又不曾说得一句梯气话”。借酒说梯气话又叫“吃梯气酒”。
[39]《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38回,第551页,李逵:“酒把大碗来筛,不耐烦小盏价吃。”
[40]有趣的是,多数时候只切牛羊肉,都是可作祭祀的食品,不知其间是否有伦理因素在内。
[41]英雄醉酒可能会犯各种错误,惟独不会触动色戒,甚至还可能对女色心存厌恶。《容与堂本水浒传》第38回,李逵和宋江等人在琵琶亭酒馆喝酒,一个“冰肌玉骨,粉面酥胸”的二八女娘来到跟前,“道罢万福,顿开喉音便唱。李逵正待要卖弄胸中许多豪杰的事务,却被他唱起来一搅,三个且都听唱,打断了他的话头。李逵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跳起身来,把两个指头去那女娘额头上一点,那女子大叫一声,蓦然倒地。”。
[42]《鲁迅全集》第九卷《中国小说史略》,第129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3]《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43回,第625页,宋江道“你要去沂州沂水县搬取母亲,第一件,径回,不可吃酒”。
[44]《水浒传会评本》第792页,
[45]见《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29回,第414页。“花和尚大闹桃花村”时,鲁智深也说:“洒家有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英雄与酒的亲密关系,在侠义故事中具有普遍性。
[46]《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24回,第338页。
[47]《水浒传会评本》第52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9月第二版。
[48] (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第423页,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
[49]《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24回,第336页。
[50]潘金莲原是大户人家的使女;潘巧云的父亲是屠户出身,她先前嫁过一个吏员,两年前身故了;阎婆惜、白秀英原是勾栏卖唱的娼妓。
[51][元]李致远《大妇小妻还牢末杂剧》”楔子“,傅惜华《水浒戏曲集》第1集,第48页。
[52]非常有趣的是,像《容与堂本水浒传》,一方面极力排斥女性;另一方面,每一涉及女性时,小说又极尽铺张之能事,从头到脚,从体形至眼神,花费大量笔墨去描绘女人的的风流淫态,而且总把女人说成是风流故事的主动者。即使写一个无关紧要的金翠莲,也用去84个字来说唱她只是“有些动人”的颜色。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说:“然金莲之事,以其事极艳而有趣,戏场至今犹演之不绝。”可见在另一层意义上,极有可能这种女人主动挑逗男人的杀嫂故事还是男人意淫的产物。
[53][元]无名氏《新编足本关目张千替杀妻》第一折,见徐沁君校点《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下册)第755页。《替杀妻》与《太平广记》卷195《冯燕传》情节相类,改浪子冯燕为员外的结义兄弟张千,改冯燕的先奸后杀为张千的因拒绝奸情而无奈杀嫂,是一出典型的杀嫂剧。
[54][元]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杂剧》第一折,傅惜华《水浒戏曲集》第1集,第1页。
[55]《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第一折。傅惜华《水浒戏曲集》第1集,第18页。
[56]《水浒传会评本》第444页。
[57]《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第三折,傅惜华《水浒戏曲集》第1集,第28页。
[58]小说中的潘金莲被武松言语剌了,马上就指桑骂槐对武大破口大骂:“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铛铛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什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也要着地。”
[59]《大妇小妻还牢末杂剧》第二折。《水浒戏曲集》第1集,第57页。
[60]转引自傅惜华等编《水浒戏曲集》第二集,“题记”第5页。
[61]转引自孙述宇《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第318页,(台湾)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出版。
[62]可参见王明珂《女人、不洁与村寨认同:岷江上游的毒药猫故事》,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三分,第699至737页,1999年9月。
[63]转引自陈金文《儿歌与“仇妻”心态》,载《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第4期。
[64]《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第三折。傅惜华《水浒戏曲集》第1集,第28页。
[65]《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46回,第686页。
[66]鲁达第一次见了史进:“你既是史大郎时,多闻你的好名字,你且和我去上街吃杯酒。”不一会见到李忠,又说:“既是史大郎的师父,同和俺去吃三杯。”石秀路见杨雄有难,放下柴担,就要上前帮手,杨雄则当即表示“我今日就结义你做个兄弟”,并马上叫酒保安排酒菜:“我和兄弟今日吃个尽醉方休。”几乎同一时,戴宗也上前挽住石秀,邀入酒店里来:“因见壮士仗义之心,只恐一时拳手太重,误伤人命,特地做这个出场,请壮士酌三杯,到此相会,结义则个。”如此案例,不胜枚举。
[67]《容与堂本水浒传》(下册)第71回,第1050页。
[68]参见郎樱《〈玛纳斯〉论析》第313页,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
[69]水浒英雄“有福同享”的最高目标,也不过是“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戴宗招石秀上梁山的宣传语)见《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44回,第652页。
[70]像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当属另外,但就算她们英勇如斯,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时,不仅自己排名靠后,累得她们的男人也排不前。
[71]孙述宇《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第40页,(台湾)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版。
[72]《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8回,第115页。
[73]孙述宇认为:“防闲女性本是一切战斗队伍的共同要求,任何武装组织,不论其为官兵或盗贼,领导者无不希望部下远离妇女的。因为若与女性接近,难免与组织及领导人疏远,且易走漏机密,再加比较舒怡的生活又会销蚀亡命活动所需要的勇气,结果必定是降低作战效能。”《水浒传的来历、心态与艺术》第37页。
[74]《张千替杀妻》第三折,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下册)第771页。
[75]《容与堂本水浒传》(上册)第46回,第686页。
[76](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第65、6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
[77]《黑旋风双献功杂剧》第四折,傅惜华《水浒戏曲集》第1集,第15页。
[78]《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第四折。傅惜华《水浒戏曲集》第1集,第30页。
[79][明]无名氏《梁山七虎闹铜台杂剧》第五折,傅惜华《水浒戏曲集》第1集,第161页。
[80]金庸《天龙八部》第947页,北京三联书店,1994年。以下《天龙八部》引文同此版本。
[81]《天龙八部》第947页。
[82]《天龙八部》第948-949页。
[83]《天龙八部》第947-948页。
[84]《天龙八部》第920页。
[85]《天龙八部》第947页。
[86]《天龙八部》第1613-1614页。
[87]《天龙八部》第925页。
[88]《天龙八部》第949页。
[89]《天龙八部》第1614页。

本文原刊于《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施爱东]织女的身世、容貌与婚姻
下一条: ·[施爱东]武侠小说的民间性
   相关链接
·[陈姵瑄]江南总管传说的叙事策略及变迁动因·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陈泳超教授讲授“仪式文艺的叙事策略”
·[江帆]地方性知识在民间叙事中的嵌入策略及其功能·[吴真]降蛇——佛道相争的叙事策略
·[施爱东]金庸小说的对照模式与蒙古想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