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向云驹]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与范畴
  作者:向云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4 | 点击数:14728
 

  在“宗旨”中,条例指出:“宣布的目的在于奖励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优秀代表作品。这一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文化场所或民间和传统表现形式)将被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这里的“文化场所”后来还被译为“文化空间”。 “‘文化场所’的人类学概念被确定为一个集中了民间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但也被确定为一般以某一周期(周期、季节、日程表等)或是一事件为特点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和这一地点的存在取决于按传统方式进行的文化活动本身的存在。”

  以上种种表述有三个关键词:“文化场所”、 “民间”、 “传统”。 “文化场所”主要是用人类学(特别指文化人类学)标准界定的,以民间文化的综合性、集体性、周期性、时空合一性为准绳,把“传统”加以适当突出,与“民间”并列。可见此中“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概念向民间以外的突破,扩大了保护对象的范围。

  早在劳里·航柯时代,保护民间文学的国际行动就有一个重要出发点,即从“民间文学这一精神财富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是被人们不屑一顾的”转向逐渐重视的过程,并终于提上了国际组织的议事日程。还有一个原因是,民间文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得到普遍认可,“对于人类的各种文化遗产,人们主要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构成该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正在日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第三个现象是,民间文学的价值、地位提升,“随着年代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取得了同名胜古迹、文学、艺术及音乐作品相媲美的地位。”

  在以上论述中,民间文学独立于名胜古迹、作家文学、高雅艺术和音乐作品之外,最先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十几年后,终于可以相提并论。这应该视为人类文化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重大进步。

  在衡量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价值和文化标准时,“条例”特别强调“从历史、艺术、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角度来看是具有特殊价值的民间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在评审委员会的专家构成上,也特别规定各专家“所代表的学科之间的平衡,如音乐、口头文学、表演艺术、礼仪、语言及手工艺和传统建筑专门知识等”。事实上,民间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和最可宝贵的意义就在于它多功能多价值,既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多学科的对象。当然,根据理解,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有相当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是非民间的或纯艺术的,是美学和艺术学家的工作对象。但“历史学、人种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或文学”这些学科,基本上都是“文化人类学”及其相关学科,而且文化人类学者也必须研究民间文学艺术。所以,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体系所保护的重点、主体,还应该是民间的文学、民间的艺术、民间的文化。

  最后,只要我们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范畴的举例和示范,就能更直观地了解这样一个新颖、少见的概念及其实际所指。

  举例如下:

  1.口头表述:诗歌、史话、神话、传说及对文化群体具有重要意义的其他叙事的表演和公开表述。

  2.表演艺术:在文化群体的节庆或礼仪活动中的表演艺术,其中包括肢体语言、音乐、戏剧、木偶、歌舞等表现形式。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人一生中的各种仪式(出生、成长、结婚、离婚和殡葬等仪式),游戏和体育活动,亲族关系与亲族关系的仪式,定居模式,烹调技术,确定身份和长幼尊卑的仪式,有关四季的仪式,不同性别的社会习俗,打猎、捕鱼和收获习俗,源于地名的姓名和源于父名的姓名,丝绸文化和工艺(生产[纺织] 、缝纫、染色、图案设计),木雕、纺织品,人体艺术(纹身、穿孔、人体绘画)。

  4.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和实践:有关大自然(如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农业活动和知识,生态知识与实践,药典和治疗方法,宇宙观,航海知识,预言与神谕,有关大自然、海洋、火山、环境保护和实践、天文和气象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精神上的、预言式的、宏观宇宙的和宗教方面的信仰和实践,冶金知识,计数和计算方法,畜牧业,水产,食物的保存、制作、加工和发酵,花木艺术,纺织知识和艺术。

  毫无疑问,以上举例,其范围与“民俗学与民俗”是基本等同的。这些举例,也只有在“来自某一文化社会的全部创作”、 “群体表达”、 “口头相传”这些前提下,才是可以理喻和有必要的。否则,一切科学、技术、知识、文学、艺术、礼仪均收入囊中,又有什么意义和必要呢?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实际上有三个层次:(1)广义的与物质遗产、遗址、遗迹、文物、典籍等对应的无形遗产、口头遗产、非物质遗产;(2)狭义的以民间文学(口头遗产之重要主体和组成)、民间文艺、民俗文化、传统的表演艺术、民间科技、民间技艺、民间知识、民间工艺等为内容的口头和非物质遗产;(3)以狭义的“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之精华为主体,以广义的但处于濒危的“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为补充。此二者中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作被列入“代表作名录”时,它们以“代表性”和“濒危性”为界定标准,要求世界级的形态和全球性的价值与意义。此中,因为“濒危性”原则,囊括了各种自为状态下的“民间文化”、非民间的传统的无形文化、人体的行为的非物质的传统的艺术,如具备全球性意义和世界级价值,一旦濒危,也在“代表作名录”的保护和选择范围之内。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施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学术担当
下一条: ·[刘魁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
   相关链接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会通知(第2号)
·“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
·[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
·“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
·[高丙中]从封建迷信到文化遗产·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2年年会征文启事·[施爱东]为民间文化事业培育青年人才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5期目录·《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4期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