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马昌仪]山海经古图与中国以图叙事传统
  作者:马昌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8 | 点击数:69762
 
 
 
  独特的叙事方式之二:图说兼备
 
 
用图画和图说配合来讲故事,是胡文焕图本的主要特色。在笔者所见的十多种明、清《山海经图》中,只有胡文焕图本有图有说,采用独立成卷的合页连式、右图左说、一图一说的格局[图26]。[32]
 
一, 胡文焕的图说显示出编撰者的独特风格和对《山海经》的与众不同的理解
 
胡氏图说能补充经文之不足,使人对经中的神灵有更全面的了解。
 
1,《大荒东经》有应龙,经中说:“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胡氏的图说云:“应龙者,有翼龙也。昔蚩尤御黄帝,帝令应龙攻于千冀之野。女娲之时,乘畜车,服应龙。禹治水,有应龙以尾画地,即水卫。”胡氏不仅交代了应龙名称的由来,女娲之时服应龙的故事,还列举了应龙的两大功绩,一是助黄帝与蚩尤战,二是充当助禹治水之水卫。
 
2,《海外东经》有雨师妾,历代注家对之有两种看法。有人认为雨师妾是国名(见郝懿行注),或是族名(见袁珂注);有人认为雨师妾是雨师屏翳,是个女巫。胡文焕则认为此神为雨师屏翳,形似人,却是兽;且因其黑面黑身,名之为“黑人”。其图说云:“屏翳在海东之北,其兽两手各拿一蛇。左耳贯青蛇,右耳贯赤蛇。黑面黑身,时人谓之雨师。”显示了胡氏对雨师妾的与众不同的理解。
 
二, 胡氏图说参考郭璞的注,对经中的疑难字作通俗易懂的解释
 
如西山经有橐〇,是一种人面独足鸟,经文说它“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胡氏图说解释说:“冬出而夏蛰,人以羽毛置诸衣中,则不畏雷霆。”又如《北山经》有孟槐,经中说:“其状如〇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郭璞有注云:“辟凶邪气也,亦在畏兽画中也。”胡氏在图说中解释说:“有兽……鲁猪也,其一声如〇鼠,名曰猛槐,图之可以御凶。”最后一句释文很重要,由此可知古人有挂畏兽画御凶之俗。
 
三,  图与说相配,每出新意。
 
    我们仔细分析胡文焕的图说和与之配套的图,就会发现,它们与《山海经》的经文以及明清时期其他带图《山海经》诸版本之间,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释文不同,图像也不同。究其原因,大致有下列几种:
 
1)胡氏不仅杂取郭璞图赞以及《山海经》成书以来有关同一跟神或兽的各种记载,而且还加上自己的独特理解,因而在图说中,便出现了与经文不同的异文;而据异文作图的结果,自然也就出现了与其他图本不同的图像。[33]
 
1,《海外东经》有水神天吴,经曰:“朝阳之谷,神曰天吾……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天吴又见《大荒东经》:“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郭璞《图赞》云:“八头十尾,人面虎身。”胡氏的图说与图则综合上述二经及郭璞《图赞》而来,其说云:“朝阳谷有神……虎身人面,八首八足八尾。”
 
2,《南山经》柜山有0鸟,经中说,0是一种样子像猫头鹰、爪子却像人手的怪鸟,未说是人面鸟。《事物绀珠》云:“0身如鸱,人面人掌。”胡氏正是根据《事物绀珠》的记载,把0鸟画成人面人掌的怪鸟[图27]。其图说云:“鸟状如鸱而人面,脚如人手,名曰0。”今见蒋应镐绘本和汪绂据经文绘画的0鸟都是非人面的人手鸟,这样,在山海经图的画廊中,便出现了一神二形的0鸟图。
 
3,《西次三经》有毕方,是一种兆火的独足怪鸟,胡氏据《事物绀珠》“毕方,见者主寿”之语,以及鹤是长寿的象征,而毕方形似鹤的特点,在图说中指出,毕方是寿禽:“毕方,见则有寿。”此说未见于经文。
 
4,《西次三经》有天狗,胡氏据《事物绀珠》说,天狗食蛇。此说亦未见于经文。胡本图上的天狗,嘴上叼着蛇[图28],即据此而来。
 
2)《山海经》中某些同名异形的神与兽在经中多次出现,胡氏图本把它们合二为一。例如,肥遗是一种毒蛇,是大旱的征兆。《西山经》太华山的肥〇六足四翼,《北次三经》浑夕山的肥遗一首两身,二者形状不同。《骈雅》云:“肥遗、肥〇,皆毒蛇也。”胡氏据此把二者合于一身,于是便出现了蛇头龙身、双蛇尾、六足四翼的〇(音废)遗(图见下文图40]。这一新形象,既不同于经文,也不同于其他《山海经》图本。
 
对于《山海经》中异名异形同质的神,胡氏视之为同一。例如,《西次三经》的神陆吾是昆仑山的山神,其状人面虎身九尾;《海内西经》的开明兽是昆仑虚的守卫,其状人面虎身九首;《大荒西经》又有人面虎身神,三者性质相同:都是黄帝帝都的守卫者,同是昆仑山的山神,又是人面虎身神。所不同的是:神名不同,形状也有九首与九尾之别。胡氏视之为同一,其图说云:“昆仑之丘有天帝之神,曰陆吾,一名坚吾,其状虎身人面九首,司九域之事。”其图也是九首人面虎[图29],与经文所载不同。
 
3)由于《山海经》经文的不确定性,不同的绘图者理解不同,便有了不同形态的图。例如《西次三经》有人面鸮,经中说:“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这种人面兽身的鸟,如果突出“其状如鸮”,便是鸟形,蒋氏绘图本与汪绂本的人面鸮便是人面鸟;但如果突出“蜼身犬尾”,便成了人面兽,胡氏图说云:“有兽名曰鸮,人面熊身,犬尾有翼。”胡本图正是有翼犬尾的人面熊[图30],“熊身、有翼”虽未见于经文,但却反映了胡氏与画工对“蜼身”和“其状如鸮”的理解。
 
4)传抄的经文有误(包括读音与书写之误),也是造成胡氏图本与经文及其他图本有异的一个原因,这种现象多次出现在胡氏图说与图像之中。
 
1,《北山经》灌题山有竦斯,经中说:“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胡氏图说云:“状如雌雉,反面”。“反面”显然是“人面”书写之误,但由此却出现了样子像雌雉、与经文不同的非人面的竦斯鸟[图31]。
 
2,《北次三经》归山有〇马,“其状如麢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胡氏图说云:“归山有兽,状如〇(音麦)而四角。”〇是一种什么兽呢?据台北《中文大辞典》引《字汇补》:“〇,见胡文焕山海经图。”又引《康熙字典》,“〇,经作〇,疑传写之伪。”有趣的是,胡氏画工望“字”生义,把四角马画成鹰嘴[图32],出现了一个与经文所记不同的神话形象,成为神话多歧义的一个生动的例子。
 
3,《海外西经》有吉兽乘黄,其状如狐,背上有角。经文未说有几只角,《周书》和《孙氏瑞应图》都说是“背上有两角”。因此,蒋氏和汪绂的乘黄图,都是背上有两角的吉兽。而胡氏图说却云:“有乘黄马,白身披发,状如狐,其背上首角。”这“背上首角”,显然是经文“背上有角”之误写。胡氏画工是怎样处理这“背上首角”的神兽呢?请看胡氏图本上出现的头上有一角、背上有二角、白身披发的乘黄兽便一清二楚了[图33]。
 
上述数例因文字错讹而形成神话、或出现神话异文异相的现象,在世界神话学中很普遍,甚至形成了一个流派,学术界称之为“语讹说”,或“语言疾病说”。这种现象在各种版本的山海经图中经常见到。清代学者陈逢衡在《山海经汇说》(道光乙巳版1845年)中,还提出一种假说,认为《山海经》是后人按图释经、附会其说的结果。陈逢衡的“图讹说”与上述“语讹说”同样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我们将另文讨论。
 
    胡文焕《山海经图》是目前所见较早的一个版本,其文字和图像都极有特色,在《山海经图》的研究中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与学术价值。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文章来源:邓启耀的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邓启耀]老百姓的图像史记
下一条: ·[郭熙志]纪录片:为什么拍、拍什么和怎样拍
   相关链接
·[梁奇]伊藤清司《山海经》研究对中国古注的征引·[孔祥翔]从《山海经》论及泰山信仰认知的发生与解构
·[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程梦稷]博物知识的双重图景:“诸夷门”与《山海经》的民间重构
·[辛灵美]东夷文化基因中的鸟图腾崇拜·[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陈连山]《山海经》中帝俊神话的再解读·[杨洋]以女性身体为载体的创作:基于《山海经》异兽造型美妆短视频的分析
·[刘雪瑽]浅论江户民间的《和制山海经》·[谭佳]神话与科幻的尺度:过去与未来
·[鹿忆鹿]晚明《山海经》图像在日本的流传·[郭恒]《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钟宗宪]死生相系的司命之神
·[李牧]论《山海经》的色彩系统·[刘宗迪]怪物是如何炼成的
·[刘宗迪]《山海经》是如何成为怪物之书的?·[尹荣方]“九尾狐”与“禹娶涂山女”传说蕴意考
·[林安宁]深入浅出释经典 融通中外论新学·[刘宗迪]《山海经》与怪物阐释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