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马昌仪]山海经古图与中国以图叙事传统
  作者:马昌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8 | 点击数:69788
 
 
五,蒋氏绘图本是蒋氏等根据《山海经》文本创作的图本,蒋应镐等画家对山海经图的独特创造。
 
一方面,画家继承了古图的传统,不失古意,保持并再现了古图与《山海经》母本原始古朴的风貌;另一方面,画家在给《山海经》诸神作图的时候,又注入了自己的思想和创造,显示了画家个人对《山海经》的独特理解。现举例如下:
 
《海内西经》云:“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
 
郝懿行与袁珂对这段经文的断句与解释各不相同。
 
郝氏断句为:“开明南有树(指绛树),鸟六首(指《大荒西经》互人国之青鸟:有青鸟,身黄、赤足,名曰鸀鸟),蛟(引郭注:蛟似蛇,四脚,龙类也)……”[28]
 
袁珂的断句与解释为:“开明南有树鸟,六首(指鸀鸟);蛟……”[29]
 
今见蒋氏绘图本第56图上,画有一六首之蛟,树上又有一鸟[图25];若鸟为树鸟,则非六首,而地上爬的却是六首之蛟。这幅六首蛟图显然是根据郭璞对蛟所作的注(似蛇而六足)而画,所不同的是有六个脑袋而已。据蒋氏图,此经可断句为:“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蒋氏的理解是合理的,可以成立的。这样,《山海经》的神兽家族中,便多了一个六首蛟。
 
综上所述,蒋氏绘图本在神话学、艺术学和《山海经》研究中,同样具有开拓的意义。
 
除了上述胡文焕与蒋应镐两种《山海经图》外,明万历年间有图的《山海经》刻本中,还有一部颇有影响,那就是王崇庆的《山海经释义》本。据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记载:"北大图书馆藏有《山海经释义十八卷》明嘉靖间刻本六册。原题:'晋郭璞传,明王崇庆释义。'按《存目》著录本尚有《图》二卷,此本佚去。此书有自序[嘉靖十六年(1537)]。"王重民《提要》还记载,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山海经释义十八卷》明万历间刻本六册。原题:"晋河东郭璞景纯父著传,明澶渊王崇庆德征父释义,董汉儒学舒父校订。"蒋一葵序云:"嘉靖丁酉(十六年,1537――引者)刻于河汾,岁久漫泐。会今万历丁酉(二十五年,1597――引者),董谊翁座师榷税吴关,间出旧编,命订鲁亥,重付剞劂。"王重民记:"然则是书有两刻本,余未见嘉靖原刻本,不知有图否?余疑此本有《图》二卷,乃蒋一葵重刻时所加入者。"此书有郭璞序、蒋一葵序、王崇庆序、董汉儒序、赵维垣序。署万历四十七年(1619)。
 
又据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记载,此书十八卷,图一卷,王崇庆释义,董汉儒校,明万历四十七年蒋一葵刊[30]。由此可见,王重民的推测是有根据的。王崇庆《释义》本有两个刻本,一是没有图的,刊于嘉靖十六年(1537);二是蒋一葵的重刻本,有图二卷,始刻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刊行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笔者所见到的《释义》本一函四册,第一册名《图像山海经》,共75图。
 
我们推测,蒋一葵校刻王崇庆《释义》时所刻图本,很可能是以蒋应镐绘图本为摹刻母本的。其理由:1,从时间看,蒋应镐绘图本刊行于万历二十五年,王氏《释义》图本始刻于万历二十五年,刊行于万历四十七年,王氏图本始刻正是蒋绘本刊行之时;2,从署名看,王氏《释义》图本没有绘图者署名,其校刻者蒋一葵是江苏常州人,蒋应镐也是江苏人,蒋一葵取蒋应镐的绘图本作摹刻母本,在万历年间吴地的版画界是常有的事;3,最重要的一点,从图像看,王氏《释义》图本75图,蒋应镐绘图本74图,前者除了第1图外,其余74图的346例神、兽与后者完全相同[31]
 
据日本学者小南一郎教授提供的《和刻本汉籍分类目录》第146页载,日本刻印的《山海经》汉籍图本共有五种,均为蒋应镐图本,共74图。笔者所见的明版日本刊本未见绘图者、镌刻者署名,也无出版地。此书附有供日文读者阅读的汉文训读,74图,与我们上面介绍过的蒋氏绘图本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日本刊本在第1图右上方有“素明刊”三字,在第62图右上方有“王杏春如”四字,在第66图左下方有“王杏春刻”四字,刘素明、王杏春是当地的刻工,这些都是笔者所见到的聚锦堂蒋应镐武临父绘图本《山海经(图绘全像)》中所没有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文章来源:邓启耀的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邓启耀]老百姓的图像史记
下一条: ·[郭熙志]纪录片:为什么拍、拍什么和怎样拍
   相关链接
·[梁奇]伊藤清司《山海经》研究对中国古注的征引·[孔祥翔]从《山海经》论及泰山信仰认知的发生与解构
·[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程梦稷]博物知识的双重图景:“诸夷门”与《山海经》的民间重构
·[辛灵美]东夷文化基因中的鸟图腾崇拜·[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陈连山]《山海经》中帝俊神话的再解读·[杨洋]以女性身体为载体的创作:基于《山海经》异兽造型美妆短视频的分析
·[刘雪瑽]浅论江户民间的《和制山海经》·[谭佳]神话与科幻的尺度:过去与未来
·[鹿忆鹿]晚明《山海经》图像在日本的流传·[郭恒]《山海经》在海外的神话学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钟宗宪]死生相系的司命之神
·[李牧]论《山海经》的色彩系统·[刘宗迪]怪物是如何炼成的
·[刘宗迪]《山海经》是如何成为怪物之书的?·[尹荣方]“九尾狐”与“禹娶涂山女”传说蕴意考
·[林安宁]深入浅出释经典 融通中外论新学·[刘宗迪]《山海经》与怪物阐释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