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杜尚侠:《重阳节》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作者:杜尚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25 | 点击数:12271
 

   第一章 重阳的由来

  什么叫“节”?节就是节日、节令。王维诗中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杜牧诗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时节”,都是指的节日、节令。 “节”往往与“年”相关联,称为“年节”。而“年节”的产生,原来是和古代历法有关的。

  我国历法渊源甚远。 《尚书,尧典》有:“乃命羲和,钦若吴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以及“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等记载。虽然《尚书,尧典》是后人所托,并不足以证明当时已认识到每个回归年长度为366天,但对于农事活动来说,年是最重要的周期。所谓“年”的概念,最初大约是由

  于庄稼成熟的物候而形成的。《说文》解释说:“年,熟谷也。”如果说禾谷成熟的周期意味着寒来暑往的周期,那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现代叫做太阳年。我国原始社会的先民们,能从生产实践中得到这样的认识,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时,近代叫做四季。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古代叫做“节”,或者叫做“气”。这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备起来的。最初的时候,大约只规定了四个节气,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简称“分至。”

  ……

 (本网 2008年10月06日首发;2009年10月25日提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徐艺乙:《寻常的艺术》
下一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郑云云 张年宽]重阳节向老人节演变考·[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乔楠]《金枝》视角下的“重阳节与数字崇拜”·[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