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首批广东省古村落认定发布会在江门市举行(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28 | 点击数:6403
 



图为良溪古村落风貌保存完整。


图为省、市有关领导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之一的江门市良溪村揭幕。


  中新广东网9月28日电 (陈浩光 李健群 区志勤) 九月二十八日,由广东省文联和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首批广东省古村落认定发布会暨江门市良溪村揭幕仪式在江门市良溪村隆重举行,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顾作义,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白洁,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罗学光,江门市委常委王晓以及来自各地的二百多名嘉宾出席了这一盛大的揭幕仪式。

  在揭幕仪式上,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罗学光说,这些古村落历经历史的变迁,浓缩着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传统与文化积淀,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复合体,是民间文化基因的蕴藏,是先辈留下的活态文化宝库。古村落文化包含了生活民俗、民族语言、民间音乐、曲艺舞蹈、武术杂耍、民间医药和各种传统技艺等丰富内容。

  据悉,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牵头开展的首批广东省古村落申报认定工作,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一个子项目,于去年六月在全国率先启动。广东省古村落认定的标准是:在广东范围内,清代以前形成的,现存历史文化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和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村落。全省共上报了一百一十个古村落申报材料,经专家组实地考察认定,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珠海市斗门镇南门赵家庄和江门市棠下镇良溪村等二十七个村落入选首批广东省古村落。进入广东省古村落名录的项目将上报国家古村落名录,有望进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二十七个“首批广东省古村落”之一的江门市良溪村受到评审专家的高度赞扬。良溪村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北面,是一个开基久远、历史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而且至今保护较为完好的古村落。村内现存明、清、民国各个时期的古建筑,其中罗氏大宗祠、护城墙、罗贵墓以及五部堂等建筑为其代表作。

  据专家学者们考证,在南宋绍兴元年(公元一一三一年),由于南雄珠玑巷人满难以为生,由一名叫罗贵的人带领三十六姓共九十九户人家携妻带子迁徙至此。这一批移民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耕作技术和文化,为珠江三角洲的开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子孙繁衍,构成珠江三角洲居民,据估计,其后代总数有二千多万人。如果加上移居港澳台以及海外的后裔,总数大约有四千多万人。

 
 

  文章来源:广东新闻网 2008年09月28日 19:4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起点中文网发起编撰神话谱系活动
下一条: ·黄金周在争议中前行
   相关链接
·[施爱东]发现刘三妹:乡绅曾光国的文化交游圈·[黄永林]关于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制度的探索
·[吕涛宇]试析《广东新语》所见广东的民间信仰体系·[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
·彭伟文:《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崔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
·文旅部非遗司: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通知·[王维娜]诞会组织与轮值制度: 广东诞会传承的核心民俗要素
·[于平 张月龙]“岭南文化”语境中大型舞剧的文化想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 》·[郑苏文]广东化州“跳花棚”性质再认识
·[余文星]中国非遗与文化外交的关系研究·[彭伟文]“都鄙一体”的广东社会
·[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关溪莹 王权]生态民俗学视域下明清广东蚕俗研究
·[关溪莹]广东省潮汕地区“出花园”成年习俗的文化生态研究·古村落保护如何留住乡愁
·古村落:学术研究不可忽略的角落·乡村振兴战略拓宽古村落活化之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